加牙藏毯(局部)
2006年6月,加牙藏族织毯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永良为加牙藏族织毯技艺国家级传承人。
加牙村,原为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湟中县上新庄镇。据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该部落迁徙到此定居。早在清代,该村就有“毛织品编织村”的美誉,他们所编织的五彩褥、地毯等已远近闻名。
据记载,加牙村杨氏祖上杨正泰由南京诸子巷迁居湟中加牙村,杨永良是杨氏第七代。民国年间,杨永良的祖父杨如泮带领伯父杨兴春和父亲杨怀春在号称马步芳“八大工厂” 之一的地毯厂担任技师,同时在加牙村设有杨家藏毯厂,为寺院制作经堂立柱大型龙纹包毯、卡垫和牧区用的马褥毯、鞍韂毯,大型炕毯等。
2006年6月,加牙藏族织毯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永良为加牙藏族织毯技艺国家级传承人。近年来,他曾多次参加全国及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工艺美术展览,声誉远播省内外。
藏毯编织是藏民族先辈们创造的一项优秀手工技艺。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族由于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很早就有用牛羊毛皮制造生活用品的习惯,譬如平常使用的牛毛帐房、防寒隔潮的毛毡长垫、耐磨的羊皮袄,都离不开牛羊等家畜。尤其是做工精良的藏毯更显现出藏民族高超的手工技艺。
色彩靓丽的加牙藏毯
1959年,我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达木诺木洪文化塔里他里哈遗址中发现的“毛席”残片,是我国出土最早的“毛席”实物,现陈列于青海博物馆内。这片“毛席”的出土,说明早在3000多年以前,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族就已经掌握了编织藏毯的技艺。“毛席”残片所用的原材料就是青海藏系羊毛,也称“西宁大白毛”。
据有关记载,明末清初已是青海藏毯编织的成熟期。清康熙年间,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在扩建之际,为满足寺院装饰及僧人诵经坐垫,藏毯编织工艺便在塔尔寺周边迅速兴起。《湟中县志》记载,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两位姓马的宁夏地毯匠人来到湟中加牙村,村民杨新春和马得全便跟这两位匠人学习栽绒地毯编织技艺,又把当地的藏毯编织和内地栽绒地毯的编织方法相互结合,进一步规范了加牙藏毯的编织。后来,马、杨两家的藏毯技艺世代相传,全村人几乎个个都会捻线、编织藏毯,民间曾有“姑娘嫁到加牙里,不捻线着干啥哩”的俗语。加牙藏毯以卡垫、马褥毯、炕毯、地毯为主,花样新奇,做工精致。由此可见,加牙藏毯的编织技艺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手工织毯工具
加牙藏毯材料优良、工艺精湛;图案丰富多彩、条纹清晰、民族风格浓厚;洗后似锦缎、剪后如浮雕。
加牙藏毯还具有图案逼真、轮廓清晰、色彩鲜艳、反复踩压不变形等特点。更神奇的是,一块藏毯至少可以用上10年以上,而且使用年代越久,光泽越明亮。
加牙藏毯的编织技艺还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民间文化底蕴。它全部采用手工编织完成,织毯匠人将用橡壳、大黄叶根、槐米、板蓝根等天然植物染色的毛线环绕在绕线杆上,织完一行,就将毛线扣全部拉紧,再用刀具将杆上的绕纱割开。于是,在毯面上出现层层毛线的断面,这一制作工艺被称为手工连环结。
在早期,织毯匠人根本没有图纸可依,完全按照脑海中构思的图案进行编织,最后织出的图案竟与事先的设想完全一致。这种高超的“凭空织造”技艺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
加牙藏毯从材料的选择、纺纱、染色、编织等都用手工制作,因此其色泽艳丽而不褪色,质地坚硬而富有弹性,藏族先民们还在传统编织方法的基础上,发明了独特的连环扣,使藏毯产品更具独特的艺术价值。
加牙藏毯的原材料来自天然放养的藏系绵羊毛、山羊绒、牦牛绒和驼绒等,通过低温染纱、低温洗毯等工艺流程,成品具有色泽艳丽、弹性好和不脱色不掉毛的优良品质。加之青海是我国主要牧区之一,草原草质好,无污染,生长在这里的藏系绵羊毛色纯净,毛质好,绒毛厚,纤维长,弹性强,光泽度好,耐酸耐碱性能强。“西宁大白毛”是世界地毯界公认的手工地毯最好的原料。
褥毯
加牙藏毯品种繁多,花色各异。有14个系列、70多个品种,且采用连环编结法,毯面较厚,约在15毫米以上,同时保留着传统藏毯边缘不缠线的特点。样式主要有以藏式吉祥图案为主的传统藏毯、仿古藏毯、包芯卡垫藏毯、丝毛合织藏毯、丝绒藏毯等。具有风格粗犷、大气、配色艳丽、雍容华贵等特点。
加牙藏毯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同时也是藏民族非常实用的一种生活用品,它从天然原材料的选择到织造工艺的完成,都以天然绿色为理念,始终保持天然环保的品质,非常适应人们健康生活的需要,备受消费者喜爱。藏毯编织业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其中,从事选料、洗毛、编织、染色等工艺流程。正是基于这种商业价值和实用价值,藏毯编织技艺才得以流传几千年。
青海曾是华夏文明、西亚文明、中亚文明的交汇点,各种文化精华通过绵延了1500多年的丝绸之路,在这里交融汇合,并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研究加牙藏毯编织所用的原料、技艺、染色等环节和沿用至今的手工技艺,也是了解我国藏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以及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渠道。
加牙藏毯
藏毯技艺的传承区域正处于藏传佛教的发祥地,这一民间手工艺与佛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加牙藏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实用价值和商业价值。
下一篇:思享丨远去的藏毯与远去的草原
工艺特产特点
关于和田玉的一些基础知识普及
说起和田玉,其实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我们,可以说无人不爱玉。但同样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人爱玉而不敢买玉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6-03
工艺特产特点
探秘昆仑玉的世界
雾雪看满怀,兰荃坐盈掬孤光碧潭月,一片昆仑玉昆仑玉,又称青海玉。产自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青海省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2-23
工艺特产特点
苗绣走向世界 开启中国“绣”双创模式
中国西藏网讯 6月的初夏,一场创新创业大赛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引向了世界平台。在由英国约克公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2-09
工艺特产特点
羊绒衣服清洗,需要8项注意!
羊绒是一种极为珍贵的动物纤维,是迄今为止被时尚界广泛认可的最昂贵的纺织原料。羊绒制品因其轻柔保暖,雍容华贵的特点,自古以来就为王公贵族所青睐,被誉为“纤维钻石”和“软黄金”。人们既为她的金贵和柔媚而痴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9-17
工艺特产特点
牛角梳是什么,对人起到怎样的保养作用,你倒是听我说啊
牛角梳是什么,对人起到怎样的保养作用,你倒是听我说啊!头发!头发!一切都是从头发开始说起!头发对一个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9-15
工艺特产特点
非遗|铺一席加牙藏毯 享一份藏域风情
一盏转经轮一条藏毯日月忽其不淹河湟滋养着红土地经纬线交织着明丽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4-27
工艺特产特点
河湟民间刺绣:触摸历史文化的脉络
刺绣《富贵图》堆绣《彩陶》掐丝唐卡佛像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民俗文化而言,一方水土同样能够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2-05-07
工艺特产特点
藏香到底有什么用,为何那么多人把它当作宝
“我的目光遥望 遥望雪域深处的故乡 我又看见看见我的卓玛姑娘 金色的阳光是她的欢乐歌唱 古老的村庄是我们狂野的天堂 哦 藏香 哦 藏香 你给我多少美好的想象 哦 藏香 哦 藏香 你打开了一扇天堂的小窗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9-15
工艺特产特点
青海花甲农民笔尖绘出独特高原民族风情
2月21日,农民画爱好者们相互点评绘画作品。当日,在被称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的青海省西宁市湟中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4-23
工艺特产特点
青海镶丝传承人史生萍,十多岁到拉萨学镶丝堆绣,30岁成艺术大师
青海是一个美丽而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国最大湖泊青海湖、天空之镜茶卡盐湖、万山之宗昆仑山、万宝之山祁连山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7-06
工艺特产特点
30多种藏草药?纯手工制作?走进藏香发源地,探秘背后的故事
这里是藏香的发源地,也是藏文字的发源地。这里,便是西藏尼木。在西藏旅行的时候,有幸去参观了尼木藏香的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7-19
工艺特产特点
“彩陶之路”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彩陶之路”是以彩陶为代表的早期中国文化以陕甘地区为根基自东向西拓展传播之路,也包括顺此通道西方文化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7-08
工艺特产特点
探寻昆仑玉的世界
雾雪看满怀,兰荃坐盈掬。 孤光碧潭月,一片昆仑玉。 昆仑玉,又称青海玉。产自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线一百余公坦克处的高原丘陵地区,西距新疆若羌境约300余公里,与且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3-26
工艺特产特点
什么是藏香?
公元九世纪吐蕃王朝崩溃后,佛教进入“后弘”期,当时的藏王意希沃迎请阿底峡大师入藏。由此,各宗派藏香传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8-26
工艺特产特点
马家窑文化半山期锯齿纹彩陶溯源
摘 要:锯齿纹彩陶在公元前四至三千纪盛行于中亚地区的纳马兹加二至四期文化, 也是公元前三千纪后期马家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6-30
工艺特产特点
唐卡什么题材的好?唐卡上的佛人物及寓意
唐卡包括的内容极为广泛:有反映藏传佛教和各种神灵的宗教唐卡;有反映自然科学成就的藏医、藏药、天文历算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3-25
工艺特产特点
美好的小事物就该如此水灵,刺绣带来的愉悦,足以愉悦身心
哈喽,大家好! 我是阿梅! 你们想我多一点还是想刺绣多一点?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组复古色调的刺绣,这种调调的绣花,你喜欢吗?阿梅可是很喜欢哦!巴掌大一小块布,绣上可爱的花儿,再装个相册,会是什么样精致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1-15
工艺特产特点
民族瑰宝——贵南藏绣
21号上午,全国融媒体采访团走进青海省海南州贵南藏绣生产基地,藏绣源于公元9世纪,与唐卡和堆绣并称为藏传佛教三大艺术,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刺绣派系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藏绣不断吸收中原文化、中西亚文化及藏传佛教文化中的艺术手法,技艺日趋成熟,已经成为青藏高原特有的文化艺术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2-15
工艺特产特点
小锤敲打出的老手艺
“叮叮叮、当当当”,在锤子、錾子的敲敲打打下,冰冷的白银似乎被赋予了生命,一件件栩栩如生的银质手工艺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2-04-27
工艺特产特点
有种版画叫“藏族祥巴”,其宗教性和现代性让它迅速脱颖而出
文 | 尹文涛 图 | 付晓霞“祥巴”,一个吉祥好听的名字,源于“木刻版画”的藏语音译,“藏族祥巴”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6-21
工艺特产特点
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傻傻分不清?鉴别诀窍在这里!
新疆和田玉一直都是玉石中最受欢迎的品种,但是近年来市场上越来越多的青海玉和俄罗斯玉出现,让和田玉市场变得难以琢磨。 一些不法商人用价值低廉的青海玉和俄罗斯玉冒充和田玉,很多新手纷纷上当受骗,那么这三种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2-05
工艺特产特点
让传统手工艺 助力脱贫攻坚
▼ ▼ “现在很多产品,都实现了传统纹样和时尚元素的有机融合,老手艺焕发出了新生机,很受消费者青睐。”省妇女手工制品协会副会长哈承清对记者说。据了解,最近几年,省妇联大力实施“巾帼脱贫行动”,从2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0-06
工艺特产特点
指尖上的非遗,世界独一无二的刺绣,青海互助千年历史的土族盘绣
非遗是值得传承的,一定要保护好,促进乡村经济振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提高青绣之土族盘绣知名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8-18
工艺特产特点
朝拜的心
朝拜的心 文/马东峰 清晨, 我升起朝拜的心。 摇动经轮陪同太阳踏上征程, 寻访涅槃重生的圣地。 磕长头, 越千山万水让心修行。 磨难、只为抵达觉康, 让心留在佛殿。 诵经的梵唱, 洗涤被玷污了的灵魂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6-17
工艺特产特点
自从买了牦牛角手串,再也不用担心流鼻血了
提及藏区,第一印象就是神秘。牦牛听过太多文艺青年讲过藏区的事情,以致于在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看来,藏区就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