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婷婷(方塘传媒特约作者)
当我站在青海湖边的冬牧场上,再也看不到蒙古包、牧民的马匹。草原辽阔,近处金黄、浅杏色带,远处是碧蓝的湖水,一望无垠,温厚而坦荡,也单调而寂静。那种寂静,是万籁俱寂的,仿佛能听见几十公里外,一只水鸟的咳嗽,草海潮动时,能吸附一切近在咫尺的声音。游牧文明,已经翻到了最后一页,草原的灵魂,也随之枯萎了。
加牙藏毯的兴衰,不过是马背上民族的命运的一个注脚。
从西宁到拉萨,青藏公路翻过的第一座山,有个很婉约的名字——日月山。车行至山脚下,仰望两座乳房状的山丘,并不觉得巍峨。但是,在中国自然地理上,日月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它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处。站在山顶俯瞰,东侧阡陌良田,一派江南的风光,而西侧草原辽阔,牛羊点缀,一幅塞外图景——日月山也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
在青海人心中,它还有更沉甸甸的寓意。日月山在唐朝叫赤岭,远望如焰火,近看如染血,土石皆赤。赤岭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马”隘口,中原与吐蕃使臣需在此换乘对方的马,方可踏入异域。贞观十五年正月,一支浩荡的送亲队伍,护送着文成公主远嫁西藏,过日月山,在此中转。公主在山顶支起帐篷,在故乡做最后的一梦。回首不见长安,西望一片苍凉。“过了日月山,两眼泪不干。”就如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去一万里,总有个分别地。
湟中县的加牙村,离日月山数十公里,是青藏高原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村庄,唯一特别的,大概是过往的村民中,有戴着回族的白帽子的、裹着面纱的,也有穿着藏袍的,显示小小的加牙村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村落。这个小村里,曾生产了青海4000多平方公里的草原上牧民的马垫、寺院里大部分的卡垫、柱毯,以及部分骆驼背垫,沿着日月山古道,销往青海湖草原、祁连山草原乃至藏区。
杨永良是村子里唯一还坚持手工织藏毯的人。离他家不远,有一段黄土垒成的残垣,现已做了一户人家的院墙。如果他不提,谁都不会想到,这是一段明朝就存在的城墙。残破的墙体靠着一个牛棚,一株不知名的树丛墙里长出来,把崎岖的枝桠伸向湛蓝的天空。杨永良告诉我,在村子不远处,还保留着加牙村的边界墙。
在明朝的时候,加牙村是屯兵的重镇,驻军建立了城墙和边墙——一墙隔开游牧民族与农耕汉民族。数百年风浸雨蚀,边界墙已毁坏过半。但正因为如此,加牙村成为藏、汉、蒙、回等多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的地方。
杨永良的先祖,就是明代从金陵随军迁过来的匠人。他们没有想到,江南的织造技艺,会在青藏高原生根发芽,最终自成体系,形成独特的藏毯编织技法。
他的家里挂着一张没有卖出去的藏毯,那是用在马背上的,他特地织上了牧民们喜欢的图案,多数是蒙古族和藏族人,大量使用明亮的蓝色、绿色、红色。过段时间他准备拆了,裁剪成两张卡垫,来旅游的人或许会考虑购买。这几年,杨永良很少织马背上的垫子,那些从前是卖给骑马放牧的人。
游牧人的大半生是在马背上度过的,马是他们最重要的工具,所以牧民养马勤谨,喂食精细,爱马尽心,待马良善。饰马更不惜重金,有金饰、铜饰,珠玉联翩。刺绣毛毡,覆盖马背,鞍镫衔铃,皆用金铜。为适应逐水草放牧,游牧人居住于帐幕穹庐,庐幕内,并不简陋,中立擎天柱,内挂刺绣壁毡,内外陈设,清洁端庄。他们是加牙藏毯的主要顾客。他们对华丽的加牙藏毯,需求量极大。
杨永良记得父亲跟他提过,从前的加牙村几乎人人织藏毯,当地流传着俗语:“姑娘嫁到加牙里,不捻线你干啥哩。”青藏高原地域偏远,社会的变更总是慢内地一拍。1980年代,他还亲身经历了一次加牙藏毯的小阳春。经历了“文革”之后,藏毯可以光明正大的生产,彼时的青海湖草原、祁连山草原、玉树、果洛草原,仍有大量的骑马放牧的牧民,他们对藏毯的需求极大,杨家的订单络绎不绝,农闲时期便日夜不闲的织。
人类学者列维.斯特劳斯写过一本书,叫《野性思维》。他用大量的调查资料论证一个观点:各个地区的民族都有自成体系的空间认知模式,他们借助的并非抽象的现代地理概念,而是每个人在他熟悉的环境里走路、采集、追捕猎物的具体经验。
杨永良的心中,也有自己的地图,哪里是属于牧民的,哪里生活着回族人,谁家的马匹长得更健壮,他一度认为这些是理所应当的,坚不可摧的定律,毕竟,汉文化与青海的民族文化之间冲突与平衡的拉锯,已经持续了几千年了。
然而,这一次文化入侵,以及这种文化的巨大的同化力量,是他们从未想过的。人类终于用技术和科学征服了草原,逐水草而居成为往事。青海辽阔的草原不再属于马、牧民。一条条公路、铁路迅速的在青藏高原蔓延,旅游的人、投资的人蜂拥而至,牛、羊急剧减少,游牧转为畜牧。当然,还有更深层的变化,这包括社会结构、认知体系、情感归属等。
加牙藏毯就这样被裹挟着,在市场迅速的萎缩走向凋敝。当然,他所见的凋敝,远不止祖辈传下来的生计,而是青海广袤的草原上传统的习俗、生活方式、乃至宗教信仰。
我们很难用简单的优劣来区分两种文明,对一部分人而言,草原是故乡,是心灵的居所,骨子里流淌着游牧文明的血。旅居台湾的蒙古诗人席慕容,对草原和游牧文明有着执着的眷恋,她称之为原乡,暮年仍在苦苦追寻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她曾不无哀伤的写道:
在戈壁之南
东起大兴安岭
西到阴山和贺兰
几千年的记忆在此截断
无论是苍狼还是苍鹰
都已经
失去了大地也失去了天空
只剩下
那还在惶急地呼啸的
天上的风
下一篇:唐卡的历史来源,佛教瑰宝唐卡
工艺特产特点
青海料野牛沟为何如此这般热宠?
为什么说野牛沟料是最像籽料的“极品”?为什么野牛沟料在市场上如此受人追捧、哄抬?因为它各项指标直逼籽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2-03-04
工艺特产特点
宫廷唐卡
宫廷唐卡对于唐卡绘画的流程,汉地一直不甚了解。元明时期,内地所谓的唐卡主要以缂丝和织锦为主,真正宫廷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0-23
工艺特产特点
藏传文玩!这些你可知道?
关于西藏,现在很多人第一想到的便是藏传佛教文化,而对于咱们文玩人来说,更多想到的便是各类文玩藏饰。那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7-10
工艺特产特点
绿松石盘脏了怎么办?教你几招,分分钟清理!
近年来,绿松石越来越受玩友们的喜爱。一件绿松石宝贝入手,经过无数次的精心把玩,时不时把手放在上面,搓一搓;戴在脖子上,揉一揉,用身体的油来滋润绿松石,享受绿松石的神奇过程。但是,玩绿松石时,一定要注意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8-27
工艺特产特点
唐卡与人体机理(图)
唐卡与人体机理(图)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院长占堆说:“古藏医对胚胎学的认识,比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还要早一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1-13
工艺特产特点
号称西藏的土特产,有的买了也难带回内地
特产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有文化内涵或历史,也就是只有在某地才生产的一种产品。西藏,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无数去西藏的小伙伴在被这里的风光震撼的同时,也会发现一路上都有很多特产,那么去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0-16
工艺特产特点
新石器时代就有了蒸锅?“彩陶故乡”,为你科普史前“高科技”→
地处青海湖之东,文化历史厚重,自古就有“海藏咽喉”之称的青海省海东市,就有这样一段审美“跳跃”,让人“想不到”也“不知道”的历史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7-18
工艺特产特点
羊绒那么贵!为什么还会起球?
羊绒那么贵!为什么还会起球? 随着气温日渐降低,羊绒织物在日常穿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一件新羊绒穿上身,偶尔也会发现一些小小的尴尬:衣服竟然起了小毛球。 “我的羊绒衫起球是怎么回事,是买到假货了吗?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4-01
工艺特产特点
牦牛骨有什么用处
世界上的牦牛大多是黑色和杂色,生活在天祝这个神奇高原的白牦牛自然成为世界上罕见的牦牛品种。“天下白牦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7-17
工艺特产特点
噶玛嘎孜唐卡 | 一段传承千年,未完待续的故事……
罅隙流逝间,沧海幻桑田。多少善,多少悟,多少轮回,被记载? 岁月已逝,珍贵犹在。看似简单的唐卡,蕴含着万千故事。它从久远的佛像中走来,带着柔软而又充满力量的光芒。 《佛本生转如意藤》组画之六 朗卡杰绘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1-13
工艺特产特点
藏式文玩,藏着太多你不知道的秘密
对于很多喜欢文玩收藏的朋友来说,西藏是个令人充满无限遐想的地方,神秘古老的藏式文玩,不仅表现出美感,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7-20
工艺特产特点
传承的力量,解码4000年藏传黑陶的秘密
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海玉树囊谦县娘拉乡,有一个盛产红陶土的村落——娘多村,尽管现代工业生产的各种水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5-23
工艺特产特点
牦牛绒毛衣掉毛吗 掉毛是很正常的现象
牦牛绒毛衣很多人喜欢穿,但一般羊毛这些毛织品都容易掉毛,那么牦牛绒毛衣掉毛吗?牦牛绒毛衣掉毛吗牦牛绒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9-14
工艺特产特点
千年不毁,历久弥新:唐卡——缘何如此珍贵,如何结缘与悬挂收藏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3-24
工艺特产特点
彩陶西及:安特生提出的中国彩陶“西来说”如何被推翻?
安特生提出中国彩陶“西来”1921年, 瑞典人安特生结束对河南渑池仰韶文化的发掘后,对仰韶彩陶与土库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7-07
工艺特产特点
深度了解酥油花制作,青海塔尔寺如何传承国宝非遗艺术
桑烟缭绕的莲花山拗里,玛尼堆上的五色经幡在微风中飞舞,每年的正月十五,塔尔寺就会迎来一年一度的酥油花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5-06
工艺特产特点
针尖上的艺术——土族盘绣
针尖上的艺术——土族盘绣 土族盘绣、一针一线、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青海互助 这里的绣娘用巧手绣出了“彩虹故乡”的骄傲 在中国,每个民族都有着他们的历史文化。 青海地域辽阔,资源富集,山川壮丽,民风淳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5-10
工艺特产特点
手工刺绣作品,漂亮花卉的简单绣法
刺绣就像一种生活态度, 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感悟这美轮美奂的细腻,手工刺绣指以手工方式,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最珍贵的物种之一,(刺绣工艺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1-01
工艺特产特点
双手秀出彩虹人生,传承技艺,发扬土族盘秀文化
土族服饰想必大家都印象深刻,除了颜色艳丽外,有些服装上还装饰着很多别致的图案,而那些图案都是用土族的盘秀,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土族盘绣是刺绣的一种,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生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7-15
工艺特产特点
西藏二十大耀眼符号,总有一天要将你们全都看完
阳光因为离天空最近,西藏是最受阳光眷顾的地方,拉萨全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小时以上。笑容藏族人的笑容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7-20
工艺特产特点
2019青海热贡唐卡之旅
曹老师这次不只是在和田淘玉,他还到青海去感受唐卡的魅力去了,咱们要跟上曹老师的脚步啊! “初遇”唐卡 从乌鲁木齐转机到了西宁,给唐卡拍个小纪录片儿 半夜10点转转经,我这辈子见过最美的寺院,真的这种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6-19
工艺特产特点
探秘昆仑玉的世界
雾雪看满怀,兰荃坐盈掬孤光碧潭月,一片昆仑玉昆仑玉,又称青海玉。产自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青海省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2-23
工艺特产特点
极品山料——野牛沟料
关于山料,我们知道青海料里有野牛沟料的产出,但对于野牛沟料的了解,可能还有很多人并不知道的秘密。神秘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6-12
工艺特产特点
保暖时髦的羊羔毛外套好穿吗?女明星都爱不释手,这样搭很出彩
Hello,大家好,我是时尚八卦小天后。 临近过年回到了北方,总感觉这个温度有点受不住啊!尤其是一到室外,南方穿的小板鞋根本扛不住,所以雪地靴才在淮河以北这么畅销! 而要想全身保暖,除了鞋子还是得靠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8-19
工艺特产特点
藏地画谈||杨云:刻在藏地上的经书——玛尼石
(图左) 画家:杨云 (图右)刻经人 (Left) Painter: Yang Yun (Right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