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一笔,一刀……他们用双手编织生活,雕刻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带走了他们的年华,却带不走他们的初心。他们是一介工匠,是文化使者,也是天府匠人。
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拥有源远流长的酒文化、茶文化,但还有一种同样历史悠久的文化,在今天却已近乎失传,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只能在浴室或卫生间里见到它的身影。
这就是我们人人都见过,却不曾仔细了解过的香道文化。
传承三千年的香文化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笔下的“瑞脑”就是一种名为“龙脑香”的香料,苏轼也有诗作《和黄鲁直烧香》:“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可见香与中国文人关系之密切。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已经开始运用香料,而且使用方式多样,有熏烧、佩戴、煮汤、熬膏、入酒等。
汉代以后,东南亚、南亚及欧洲各国的香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聪明的古人将这些来自异国的香料与中国本土香料按照一定方法调和,制造出“合香”。到了宋代,随着经济的发展,香已经走出宫廷贵族的圈子,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清末。
遗憾的是,晚清因为战乱及西方文化的冲击,延续了上千年的香文化几近断绝。香作为一种“奢侈品”,逐渐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只是作为祭祀仪式还保留在庙宇之中。
好在,总有人未曾放弃古老的制香艺术,一直在寻找最传统的中国香文化,他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香道工匠”章一峰。
童年的那场大病
20世纪60年代,章一峰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普通家庭。其父是铁路列车的乘务员,学过中医的他总是会随身背一个装满药材的包,列车上的乘客有需要时,他都能给予帮助。但是,帮助过很多乘客的父亲,却对自己儿子的病束手无策。
章一峰5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呼吸困难,高烧不退,这不仅难倒了学医的父亲,辗转各大医院后,医生们也无能为力。最终,绝望的父亲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来一位认识的老中医。老中医诊断过后,将几味中药磨成粉末,用火点燃,为章一峰进行了一次香薰治疗。第二天,经过一次腹泻,章一峰的高烧慢慢退去,身体也逐渐好转起来。
其实,中国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香可以治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香附子,煎汤浴风疹,可治风寒风湿”“乳香、安息香、樟木并烧烟薰之,可治卒厥”“沉香、蜜香、檀香、降真香、苏合香、安息香、樟脑、皂荚等并烧之可辟瘟疫”等内容。不过,彼时的章一峰并未想到,这次大病痊愈的经历,竟会改变他一生的命运。
记忆深处的香味
童年总是无忧无虑的年代,身边有那么多新鲜有趣的故事,很快,熏香的记忆便在章一峰的脑海里淡去。
长大后,章一峰找到一份民航售票处的工作,不需要出去跑业务,主要就是在窗口帮人出票,算是一份轻松活。原以为生活就这么安稳地过下去,直到1996年的那次藏区之行。
当时,章一峰和朋友前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白玉县游玩。走进一座寺庙时,他突然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味道,但是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在哪里闻到过。回家后,章一峰和父亲聊起这件事,父亲说起他小时候的经历,章一峰才惊觉,原来童年的那抹香气一直埋藏在记忆深处,从未散去。
出于好奇,章一峰想找到当年为自己治病的老中医学习这门手艺。经过多方打听,他得知老人家已经离开浙江,回到四川老家。又费了一番功夫,章一峰找到老者电话,通话时才发现,90多岁的老人已经无法正常交流,更别提传授手艺了。
好消息是,老中医的家人告诉了章一峰一条线索:在西藏的寺庙或许还能学到这门手艺。这是章一峰第一次听到藏香这个词,也是从那时候起,他开始对藏香痴迷,发自内心地想要学习它。
历经磨难终得香道
在征得父亲的同意后,章一峰毅然辞去安稳的工作,只身入藏,开启了自己的“求学”之旅。蓝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原,幽静空灵的雪域,那些都只能是歌声里的高原。真正的高原生活,艰苦而枯燥,章一峰后来回忆说,入藏的经历颇有点玄奘西行取经的感觉。几年时间,他翻过无数草原,走进无数寺庙,确实在很多寺庙都找到了藏香。他和僧人们一起吃斋念经,做早晚课,他的虔诚感动了寺院高僧,大家都愿意将配方分享给他。
有些配方看似简单,但要想做好,必须找到最好的药材。藏香里很多中药都生长在高原,章一峰只能自己攀上海拔几千米的高山,根据配方,一点点地寻找药材。对从小生长的平原的汉人来说,在高原走路有时都很困难,何况还要进行这么激烈的活动。有一次,为了采一味草药,章一峰从海拔5000米处向7000米的雪峰攀爬,身体濒临极限,头脑一片空白,到最后都不记得自己是怎么下山的。
就这样,历经千难万险,章一峰总算是学会了制香的流程,但他仍不满足,觉得自己学的都是皮毛,根基不深。于是,他结合小时候治病的经历,决定从中医基础开始研究制香的原理。他翻阅了大量中医典籍,特别是《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在学习中医理论的同时,他也使用熏香帮助别人调理身体。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他慢慢总结出一套系统知识。
如今,章一峰坚持传统的古法制香,每做一批香都耗时耗力,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他曾对媒体说:“虽然目前香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很小众的需求,但香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制香人,我们要对自己的每一件香制品严格要求,因为这里面既有传统文化精神和人文价值所在,还兼具有实用性与欣赏性,所以在制香技艺上更需要我们精益求精。”
纯手工
“塔尔寺三绝”之堆绣在创新中传承
中新社西宁3月7日电 题:“塔尔寺三绝”之堆绣在创新中传承作者 李隽地处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的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5-20
纯手工
“抖起来”的民间艺术
青海新闻网讯 “这个动作叫金鸡上架,这个叫抬头望月,还有二龙戏珠、高山流水、过桥、抛高。”一大早,西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12-29
纯手工
厉害啦!贵南藏绣作品喜获青海刺绣大赛一等奖
贵南县仁青藏文化艺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藏绣作品喜获青海省第二届“民族团结进步”青海刺绣展暨刺绣大赛一等奖。 8月31日青海省第二届“民族团结进步”青海刺绣展暨刺绣大赛在西宁开赛,来自全省各地区七百余名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4-16
纯手工
多宝手串的选材
多宝手串源于藏饰,以各种名贵珠子的不同色调而搭配。可供搭配的材料没有局限性,像蜜蜡、珊瑚、南红、绿松石、琉璃、砗磲、青金、玛瑙、一线药师、唐八棱、天珠等都可以搭配在一起。多宝手串是现代年轻人最为推崇喜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9-07
纯手工
金川藏绣,是金川嘉绒藏族编织与刺绣的简称
金川藏绣,是金川嘉绒藏族编织与刺绣的简称。早在公元9世纪开始萌芽,经过700多年的融合以及明朝、清朝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8-02
纯手工
茶卡盐雕像盐像瓷又像玉
“这是玉还是瓷器?”青洽会开幕两天来,对这个问题,茶卡盐雕展位的讲解员小许已经回答了无数遍:“这是盐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6-18
纯手工
“品文化·看果洛”系列报道之八:异彩纷呈的果洛手工艺(下)
青海新闻网讯 拉加镇地处气候温和的黄河河谷,是果洛有名的藏靴生产地。8月12日,记者来到距离玛沁县七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2-04-30
纯手工
青海“藏艺”传承不息:从民间“师带徒”到现代高校教育
“我爷爷的爷爷画唐卡,家里祖祖辈辈都在画。”藏族小伙南拉才让出生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热贡地区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12-14
纯手工
青海河湟剪纸传承人:用剪刀和彩纸发扬民族文化
中新社西宁2月14日电 题:青海河湟剪纸传承人:用剪刀和彩纸发扬民族文化作者 鲁丹阳“你看这个图案,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10-07
纯手工
青海藏族古法造纸工艺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香达藏族造纸工艺,是孕育于当地民族文化土壤中的一种传统造纸工艺,包含民间的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2-03-15
纯手工
做、做、做盐雕,做个盐雕带回家!
做、做、做盐雕,做个盐雕带回家。妈妈属马、爸爸属牛、我属小老鼠。亲手做、亲手送,爸妈夸我好宝贝。随着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6-17
纯手工
盐怎么雕刻成盐雕
中国(青海茶盐)藏秘文化研发中心自2000年成立以来,积极创新,攻坚克难,实现了盐雕从无到有的突破。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6-16
纯手工
“可爱的中国”之土族:这里的绣娘用巧手绣出了“彩虹故乡”的骄傲
光明网讯 “向着蓝蓝的天空看,艳丽的彩虹挂天边。那不是彩虹挂天边,是土族阿姑的花袖衫。”这首在土族聚居区流传甚广的民歌,是土族服饰特点的真实写照。 心灵手巧的土族姑娘们会把彩虹的七种颜色都应用在服饰中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1-14
纯手工
【奋斗吧!中华儿女】玉树:匠心传承芒擦藏刀
▲11月17日,芒擦藏刀匠人更求彭措在摆放制作好的藏刀 玉树州的芒擦藏刀工艺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煅制芒擦藏刀需要特殊的材料、具备精湛的技艺,常用到金、银、红铜、黄铜、木材、铁、牛角等材料,煅制工艺复杂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5-20
纯手工
土族盘绣
11月11日,第四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本届大展以“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为主题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8-19
纯手工
嘉那玛尼脚下刻石人:刻在石头上的信仰、传承和希望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结古镇以东6公里处,有一座举世无双的巨大石经城——嘉那玛尼。近三百年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6-09
纯手工
秀出“青绣”——我们在行动
正在录制节目中的五十村“绣娘”们。西北特产网转自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 樊永涛报道) 11月的河湟谷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4-28
纯手工
新地标:“世界级”的文化圣地——嘉那玛尼石经城
牵手新地标,迈进新时代。今天我们与报道组一起走进玉树州“世界级”的文化圣地——嘉那玛尼石经城。玛尼石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6-13
纯手工
探秘千年藏香
在大部分人眼中 西藏是神秘的 无论是它的味道 还是它的风景 西藏的魅力,无与伦比 在雪域高原 有一种味道叫藏香 净心制香的藏民族用厚实的双手 将藏文化的精髓凝聚于香 使无情的药草升华为有情的馨香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8-21
纯手工
好消息!青海这11个手艺入选国家级“榜单”啦!
来源:百姓1时间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中我省11个传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2-04-10
纯手工
民间剪纸艺人
点击 "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最具代表性的是北方山西的江萍剪纸,发展成为多色、套色、花色美,形成了“简中求繁、繁中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4-01
纯手工
牦牛骨单圈佛珠手串西藏文玩骨质圆珠正宗文玩手链
鉴别西北特产,就上西北特产网WwW.XiBeiTeChan.CoM,帮更多人了解西北!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7-08
纯手工
青海互助:盘绣绣出了一条脱贫路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随着绣花针绕着绣布上下翻飞,各种带有泥土气息的青绣作品在绣娘的手中缓缓呈现,这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8-28
纯手工
西宁市城北区首家“名匠工作室”厚植工匠文化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在2019年“第一批西宁市名师名医名家名匠工作室”推荐申报中,城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4-23
纯手工
河湟剪纸非遗传承人张风兰:做月饼 剪红纸 庆双节
西北特产网转载整理:剪纸总和喜庆的节日不可分割,红红的剪纸作品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展现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