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又称藏语系佛教,属北传大乘佛教派系,为世界佛教三大语系之一,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演进历史、宗派风格和文化特质。公元7-9世纪吐蕃时期,即佛教的前弘期,因公元848年朗达玛灭佛时,吐蕃时期的大部分寺庙、佛像遭到了摧毁,故传世的艺术品较少。
公元10-13世纪,藏传佛教的后弘期,佛像的造像形式大多模仿外来的风格,基本上西藏西部地区受克什米尔、印度西北的斯瓦特 (今巴基斯坦瓦特河谷地区) 的影响较大。藏东受汉地的艺术影响较大。西藏的中部、南部受印度东北帕拉王朝与尼泊尔艺术的影响较大,如下此尊错银错红铜阿弥陀佛即为此时期西藏中南部佛教艺术的代表作。
其修身的袈裟流畅地在脚前铺成扇形、拂过左腕,衫脚轻挂于左肩,这类细节借鉴了东北印度帕拉王朝的造像风格。同时,鱼尾状衫脚高挂左肩与另一衣角垂于左臂的特征均符合十三世纪加舍莫罗王国造像风格,从这些特征可知,早期的西藏造像融合了尼泊尔及印度两地的风格元素,也赋予了此尊造像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
西藏13世纪 错银错红铜阿弥陀佛
H: 38cm
華藝國際(香港)2019秋拍拍品
来源:
英国著名藏家菩萨道(Nyingjei Lam)旧藏
著录:
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 2432 号
此尊释迦摩尼造像整体由黄铜铸造,嵌以大量罕见金属。佛像材质细腻,装饰华丽,身着鲜衣,全跏趺坐,身形流畅,宽肩细腰,造型比例完美。下部莲花宝座华美精致,莲瓣饱满,造型规整。佛陀的手脚制作尤为考究,脚掌圆鼓,指型写实,更以红铜镶嵌指甲。袈裟衣缘处饰有宽厚且带纹饰的红铜条带,其边缘更有一行错银联珠纹。佛陀面部亦以贵金属装点,嘴唇嵌以红铜,眼部中心嵌银、眼角嵌红铜,喻指其正等正觉之境界。此尊释迦牟尼像与一批十三世纪的西藏造像风格相似,其中不少现存于拉萨寺庙之中,如拉萨大昭寺藏释迦摩尼得道启蒙像,参见冯·施罗德《西藏佛教造像》。
公元14-16世纪,西藏的佛像风格已逐渐成熟,到了公元15世纪,西藏的造像艺术、工艺达到了高峰。元代、明代西藏与内地的关系比较密切,元代西藏的造像面站与佛饰接近蒙古人;明代的西藏造佛从整体看显得粗犷而厚实。藏传佛教从东传入内地,形成了汉造佛风格的融合。
至清一代,即17-19世纪,历任统治者都极为崇奉藏传佛教,他们修建恢弘庞大的皇家藏传寺院,迎请礼敬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使藏传佛教在北京地区得到极大弘扬。同时,也促进了北京地区唐卡绘画及佛造像艺术的蓬勃发展,不仅产生了具有皇家气度的宫廷风格唐卡,还逐渐形成了以雍和宫为代表的北京风格唐卡艺术;至于佛像塑造艺术,从康熙帝起即在宫廷设“中正殿念经处”,兼办塑造佛像,乾隆时期宫廷造像更是在皇帝本人的严格监督下制作的,造像匠师不仅有内地工匠,还有西藏与尼泊尔工匠,技术高超的匠师们在仪轨允许的范围内充分施展了艺术才华。
本次華藝香港秋拍为众位藏家呈现的清代唐卡与造像作品表现了皇宫内廷的华美绚丽和端庄仪态,可谓兼容并蓄、博采众家之长,具有非同寻常的艺术魅力和美学风韵。
17世纪 四罗汉唐卡
西藏
棉布矿物胶彩
42x56cm
華藝國際(香港)2019秋拍拍品
来源:
北美私人收藏,2002年前;
英国私人收藏,2002-2014年;
伦敦佳士得2014年11月7日,编号490,封底拍品。
此幅所绘为十六罗汉中的四位罗汉。四位罗汉分上下两排,皆端坐于坐垫之上,身披袒右肩袈裟和僧裙,形态各异,手持不同的法器或结不同印契,显示各自不同的宗教功用与身份。罗汉身旁皆有弟子或侍从陪伴,增添了画面的气氛。画面左上角空中浮现无量寿佛像,背景以绿色山石为主,天空呈现干净的蓝色,颜色鲜亮,画风清新。
18世纪 释迦摩尼与二弟子唐卡
西藏
棉布矿物胶彩
140x85cm
華藝國際(香港)2019秋拍拍品
来源:
德国私人收藏,购于2000年
此幅唐卡描绘了释迦摩尼佛组与二弟子的画面,画面中央为铺着日月坐垫和各种莲花的八大狮子宝座,上面端坐释迦牟尼佛,代表诸佛菩萨的总体慈悲相。佛祖肤色呈金黄色,肉髻高隆,宝相庄严,身着右袒式袈裟,左手禅定托钵,右手于膝前结触地印,跏跌端坐于宝座之上,形象端庄慈祥。舍利佛与目犍连二弟子托钵持仗肃立,神色恭谦,分立于佛祖两侧。周身绘以龙象诸神,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18世纪 三世章嘉国师唐卡
北京宫廷风格
棉布矿物胶彩
55x42cm
華藝國際(香港)2019秋拍拍品
来源:
德国贵族收藏家及作家Hans-Hasso von Veltheim 先生(1885-1956)旧藏,其曾于20世纪初多次赴远东探险。1920-1930年代赠予现任藏家之父,后家族递藏。
此幅唐卡主要表现了三世章嘉国师,这位清代乾隆时期藏传佛教最为重要的高僧大德。三世章嘉国师位居画面中心,头戴班智达法帽,面庞圆润,眉目平直,双唇紧抿,蓄有胡须。右侧腮部有突出鼓包,与三世章嘉国师传世的图像特征完全一致,两肩饰有宝剑和经书,代表上师为文殊菩萨在世间的化现。画面上方文殊菩萨、双身金刚持、双身胜利金刚安坐于天空之中。十位教法传承大师围绕于主尊周围,画面下方还绘制有四位格鲁派高僧,应为章嘉国师的心传弟子。六臂大黑天居于画面下方正中,为格鲁派重要护法神灵,也表明此幅唐卡应表现格鲁派的宗教内容。整幅唐卡以祥云花朵、青山绿水为背景,表现出十分浓郁的自然气息和写实意味。构图规整严谨,设色靓丽明亮,人物生动写实,绘制精致细腻。
18世纪 铜泥金白度母
H: 50.5cm
華藝國際(香港)2019秋拍拍品
来源:
1990年购于香港
香港佳士得2015年春季拍卖会,观佛三昧—中国佛教艺术,lot3013。
白度母,又称为救度母,相传是观世音菩萨左眼眼泪所化。因佛母面、手、脚共有七目,所以又称七眼佛母。此尊白度母像面目端庄祥和,形象典雅优美。双乳隆起比较含蓄,较之印度的夸张多了一些自然美感。衣饰璎珞雕刻细腻。双足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莲座挺拔有力,排列极为工整,是清代造像的艺术风格。右手置于膝上,掌心向外,施与愿印。装身具刻划精致,两手心、足心各具一眼,加上双目及额部天眼,共七眼,是白度母特有的标识。整尊白度母造像造像黄铜铸造,胎体厚重,通体鎏金,做工精细。结合清代朝廷与西藏的政治友好关系,此尊白度母像应为西藏制作并进贡给清廷的礼物。
清乾隆 铜鎏金大威德金刚
H: 35cm
華藝國際(香港)2019秋拍拍品
此尊造像展现了大威德金刚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双身的威猛法相。居中一面为水牛头形象,头戴五骷髅冠,赤发竖立。三目圆睁,双眉竖皱,龇牙张嘴,忿怒异常。另有六面对称排布于水牛头两侧,一忿怒护法面在水牛头之上。最顶一面为文殊菩萨头像,表示此尊为文殊菩萨的怒相化现。上身躯体劲健,肌肉紧实,佩戴各种钏镯,项挂五十人头鬘。怀中抱有明妃,除中间两臂分持钺刀和嘎巴拉碗交叉于胸前外,其余三十二臂依次往外伸展,并持有各种法器。原装封底,底板刻十字交杵纹,整像胎体厚重结实,莹润古朴,展现出清代十八世纪时期内地宫廷造像的选材特点。
工艺特产特点
藏香成瘾,不知道你敢不敢玩
在西藏,所到每一个地方,所遇每一位藏族人,几乎都能闻到藏香的味道。千百年来,藏民们用一双厚实的双手和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8-18
工艺特产特点
非遗在西宁 | 西宁丝毛挂毯制作工艺
丝毛挂毯是属于地毯三大派系之一的东方毯系,自1860年传入西宁延续至今。因为工序繁复,制作周期短则半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11-08
工艺特产特点
唐卡的传承发展和各个时期的绘画风格
唐卡的传承发展和各个时期的绘画风格每一次的文艺复兴都是以宗教兴起做为前提,唐卡随着藏传佛教的兴起而出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0-16
工艺特产特点
唐卡佛教造像有什么意义 唐卡怎么绘制与开脸
唐卡的绘制,是一次神佛重现的过程。画师在绘制唐卡上的诸佛神明所倾注的心血也是在这方寸之间倾注了一生的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3-25
工艺特产特点
盛世背后的女人,结千年唐卡之缘!
1300多年前, 一位拥有雄才伟略的赞普,平定了吐蕃内乱,统一了西藏。出于对盛唐深厚的仰慕之情,他派遣使者到长安请婚。几经周折,唐太宗答应了他的请求,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嫁于他。 二、齐乌岗巴画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2-31
工艺特产特点
囊谦:黑陶艺人们的执着追求
通过“扶贫车间”带动,一批批农牧民走上脱贫增收致富路。7月4日,在玉树州囊谦县扶贫产业园,才角仁增的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5-20
工艺特产特点
松绿石盘玩“五怕”
松石贵为我国四大名玉,在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尤其在现今的文玩圈中,松石更因其不可再生的珍贵性和盘玩包浆的特点,吸引了一大批文玩爱好者和藏家的关注! 很多文玩人会比拼各自盘玩的松石,通过包浆与变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6-29
工艺特产特点
昆仑玉和白底青翡翠长得如此相像,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
随着翡翠的热度越发高涨,越来越多玉石走上了模仿翡翠的道路来。最近又出现了翡翠的“伪装者”,它就是昆仑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1-16
工艺特产特点
初学刺绣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留言交流 初学者如何学习刺绣?刺绣是我们的传统手工艺品。 刺绣是一种艺术作品。刺绣需要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毅力和刻苦的学习精神。 初学者应该学会如何选择自己的刺绣手稿。在很大程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0-12
工艺特产特点
解读藏饰图案的意义
藏族人民十分重视艺术性与文化性,并十分善于将生活中的动物、植物以及理想中的吉祥物衍变为图纹在首饰中出现。更为突出的是宗教文化给予图纹的强烈影响,以及藏民族对首饰挂件所赋予的宗教观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3-12
工艺特产特点
异彩纷呈的果洛手工艺
果洛地处青海高原腹地、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地带。大自然以独特的方式孕育着万物生灵,并且强力激发当地民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2-05-12
工艺特产特点
土族盘绣|针尖上的传奇,绣出来的惊艳
做盘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满足、忘我、上瘾、乐此不疲……一针一线勾勒出了属于自己的七彩人生,感受时光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9-08
工艺特产特点
绿松石保养的日常注意事项
绿松石是一种含水的宝石,其特性是喜水怕高温,所以日常的保养与水密不可分。 在经常佩戴或者把玩的情况下,保养就比较简单,因为绿松石在佩戴或者把玩的过程中接触人体皮肤,不知不觉中就会沾染上一层人体所分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8-21
工艺特产特点
秋裤、羊绒衫、羽绒服、毛线衣的洗涤和窍门
羊毛衫 清洗时记住“温、揉、挤、吸、摊”五个字,温水洗涤,快速轻揉2-5分钟,漂洗干净后挤掉水分,用毛巾吸干,摊平晾干。 小窍门:洗涤时,可在温水中加点醋,以防止衣物变得残旧。 毛线衣 在冷水中浸泡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1-12
工艺特产特点
《发现非遗之美》——布艺堆绣
布艺堆绣,是用布做的画,是我国古代流行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它起源于唐朝的丝绫堆绣。由于丝绫堆绣对材料要求严、成本高、工艺复杂、制作时间长,从事丝绫堆绣的工匠稀少,到了清朝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丝绫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4-09
工艺特产特点
小器大样古藏黑陶
小器大样古藏黑陶 ——品多元的囊谦黑陶造型泥沙入手坯成样,灵手塑意具质朴。抟器惟宗东西邻,形有方圆似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5-08
工艺特产特点
西藏有一种特产叫藤镯
藤镯很古老的质朴的藏饰,藏语称其为巴。巴是一种纯天然的药草,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一年只有2-3个月适合采摘,因含有藏药成分,且开采受到种种限制,所以价值极为珍贵。 山南藤镯 藤镯产自山南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9-16
工艺特产特点
唐卡中站佛和坐佛的神态区别 唐卡的站佛和坐佛
右足放在左腿上的称之为“右置金刚跏趺坐”; 左足放在右腿上,左膝比右膝略低的称之为“莲花跏趺坐”; 右足放在左腿上的称之为“菩萨跏趺坐”; 左足近右膝,右足放在左膝上的称之为“英雄跏趺坐”; 左膝放在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2-17
工艺特产特点
寻访暮秋藏乡里的唐卡画师
寻访暮秋藏乡里的唐卡画师 新华社成都10月9日电 题:寻访暮秋藏乡里的唐卡画师 新华社记者康锦谦 这一天是寒露,层林尽染。记者驱车前往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山巴乡麻依村,一名唐卡画师花费6年心血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1-07
工艺特产特点
青海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青绣
青海民间传统刺绣刺绣简称“青绣”,“青绣”历史悠久,手法独特,风格古朴,针法繁多,色彩艳丽,应用广泛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4-30
工艺特产特点
唐卡艺术的修行者:拉孟
它是藏族艺术中的奇葩 他是唐卡艺术的修行者 传承千年 未完待续 《这里是四川》 重磅嘉宾 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 代表性传承人 格萨尔千幅唐卡绘画总设计师 拉孟 带你走进噶玛嘎孜画派唐卡 ▲点击音频收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0-13
工艺特产特点
青海文创:复活在当代的青海文物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文创是文化创意的简称。百度词条中这样定义文创产业,它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2-04-06
工艺特产特点
文化果洛丨青海果洛藏族姑娘与上海设计师合作开发牦牛绒包,“手造”不止于生活美学
五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开幕。 “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凡是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果洛藏族姑娘卓玛吉是当地手工编制技艺的传承人,今年已经来了好几次上海。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的摊位前,一身藏族传统服饰的她用一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4-05
工艺特产特点
和田玉烟紫和烟灰是青海玉吗?
一位玉友的疑问,很多人对烟紫和烟灰想必也是不能正确理解的,特别是有些人把一些青花也会理解成烟紫或烟灰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5-29
工艺特产特点
青海和田玉(昆仑玉)你了解多少?三大主要玉矿点介绍
这次来谈谈和田玉(软玉)的主要品种——青海和田玉(昆仑玉),写的不好还请见谅啊!~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