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起点上,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积极挖掘当地传统特色资源。在政府的推动和扶持下,以前名不见经传的藏药、银器焕发新的活力,成为当地乡村振兴路上带动群众致富的新产业。
工人正在包装藏药。
老藏药焕发新活力
兴海县藏医药资源丰富,群众基础广泛。如何将传承下来的医药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记者在兴海县扶贫产业藏医药制剂中心找到答案。
新建成的兴海县扶贫产业藏医药制剂中心,位于兴海县城西北角。走进整洁、敞亮的车间,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在赶制藏药。这里生产的藏药,临床应用到兴海县藏医院患者身上。
一旁的兴海县扶贫产业藏医药制剂中心负责人、兴海县藏医院院长周拉太说,兴海县扶贫产业藏医药制剂中心占地1500平方米,共有4个加工车间,除了生产藏药,还生产藏香、口罩等产品。
在口罩加工车间,伴随着节奏明快的机器声,生产线上,一个个口罩迅速从机器口“吐”出,令人目不暇接。周拉太说,这条口罩生产线24小时运转,每天生产4万个口罩,成品销售到兴海县各学校、医院等,年销量达到20万个。
跟随周拉太的脚步往里走,一股浓重的藏香味扑鼻而来。小小的加工车间里蕴藏着大产业,木架上摆满了用于制作藏香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晒干粉碎后再加工成藏香。
周拉太介绍藏药研制情况。
周拉太说,兴海县扶贫产业藏医药制剂中心研发生产123种藏药,获得省医药管理局审核备案,目前全部投入各藏医馆临床使用,2021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
兴海县扶贫产业藏医药制剂中心成为乡村振兴的“火车头”,2021年吸引3家合作社入驻,通过共享机械设备、分享藏药技能等形式,有效促进当地农牧民群众参与藏药采集、加工。周拉太说,藏药包装、采集都是人工参与,目前共有20多名农牧民在这里上班,解决了一部分易地搬迁户的就业问题。
周拉太出生在医学世家,他是家中的第四代藏医传承人,曾获得过多个奖项和专利。藏药“德子色曼”是周拉太家族传承下来的藏药秘方。兴海县扶贫产业藏医药制剂中心建成后,周拉太将祖传的“德子色曼”药方贡献出来,并开始大批量生产,广泛应用到临床。
“藏药‘德子色曼’对梅毒病有特殊疗效,吸取藏医典藏疗法,研发出具有口服和外用两种剂型的特效药,如今该药在临床治疗中治愈率高达98%。”周拉太说,藏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他要发扬光大、守正创新,造福一方。
兴海县扶贫产业藏医药制剂中心建成以来,周拉太自制的中藏药临床疗效确切、使用方便、费用低廉,深受患者青睐,弥补了中藏药产品不足的缺口,也让藏药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一位银匠正在打制银器。
小银器做出大产业
走进兴海县商业步行街,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不绝于耳。
在兴海县商业步行街有一家传承百年的银饰店,店内柜台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银器。小店内,主人龙藏尖措伏案打制银器,架子上整齐有序地摆放着捶打、雕花工具及各种材料。
今年42岁的龙藏尖措是兴海县唐乃亥乡沙那村人,他的手艺最初是从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传过来的。经过几代人传承,如今通过传统与现代工艺结合,银器手工艺制作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龙藏尖措说,他17岁跟随姐夫学习银器制作。在长不盈寸,粗不过烟头的银饰品上雕龙凿凤、堆花砌草,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对于粗胳膊大手的男子汉来说,如果没有沉稳的心态以及对艺术的敬畏之心是很难做到的,而龙藏尖措做到了。
苦学3年后,龙藏尖措到兴海县龙藏乡牧民家里打制银器。
龙藏尖措打制的银器。
龙藏乡池塘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而龙藏尖措在这里一待就是8年。龙藏尖措说,人只要有信念,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在池塘村的一间小房里,他每天敲打锤炼做银器。银器每捶打一次,就过火一次,反复捶打千万次才做出成品。
2008年,龙藏尖措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紧接着,他在兴海县城租店面,做起银器加工生意。凭着好手艺和能吃苦的精神,龙藏尖措在兴海一带渐渐小有名气,找他打制银器的顾客越来越多。
2015年,龙藏尖措在兴海县商业步行街购置铺面扩大规模,带动10名群众就业,传统手工艺在机械量产的冲击下,迎来诸多挑战,他经常奔赴云南、深圳等地,继续学习银器手工艺、设备操作、珠宝加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现在打制的是一条银质腰带,腰带看起来很简单,实则需要好几道工序。”龙藏尖措说,银块先放入熔炉煅烧,约二十分钟后,银块逐渐被烧红、熔化,趁着银块温度正好,他拿起锤子反复捶打,银块很快变成银片。
经凉水冷却降温,龙藏尖措拿起银片在灯光下不断观察,再勾画出腰带的形状,又用小錾子雕刻海螺、波纹、树叶等图案,整个过程严密、细致。完成基础工序后,龙藏尖措又忙着漂洗已经成型的花纹,准备进入最后的收工阶段。龙藏尖措说,选料、熔银、捶打等需要10道工序,一条银质腰带需要15天才能完成。
在龙藏尖措心里,打制银器是此生的热爱。通过精心设计,用心打制赋予银器新生命,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如今,龙藏尖措打制的银器,走进青洽会、远赴南京博览会、深圳博览会等,他发展产品品牌的信心更足了。
为留住这份传统工艺,更进一步打造兴海县民族银饰品牌,做大做强民族银饰工艺品产业,龙藏尖措购置了先进的设备,实现创业兴业和促进民族银饰文化发展的梦想。
下一篇:指尖上的掐丝珐琅
纯手工
藏式,不一样的珠子!
藏饰泛指具有藏民族特色的饰品,一般以天然宝石、动物骨骼、藏银、藏铜手工制作。藏饰的材质、图案多被赋予吉祥的寓意,带有浓烈的藏传佛教的色彩。西藏传统首饰的表现形式,取决于藏民族的思想观念、社会形态,以及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4-19
纯手工
传统手工艺【堆绣】
堆绣是用各色棉布、绸、缎剪成所设计的各种图案形状,精心堆贴成一个完整的画面,然后用彩线绣制而成。其工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5-07
纯手工
她以藏族唐卡为时装刺绣灵感,诠释喜马拉雅游牧文化!惊艳巴黎的中国高定第一人,不得不服
左衽艺术联盟 超有趣的服装灵感库 高·定 "喜马拉雅,是一个带给过我无数幻想,却从未企及的地方。那是雪的故乡,是灵魂栖息的地方,在我的心里她有着清晰的模样。" ——郭培 2020年1月22日,Guo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9-16
纯手工
青海藏族黑陶烧制技艺获可持续保护与传承
新华网西宁6月14日电(记者季莉 王大千)近年来,青海在囊谦藏黑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以建立传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9-15
纯手工
河湟工匠 - 第三期 只为那风中的传说
“湟源丹噶尔皮绣”市级传承人——李永清我们不仅要深挖、传承,还要不断去创新,唯有这样才能无愧这方山水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2-05-27
纯手工
金川藏绣,是金川嘉绒藏族编织与刺绣的简称
金川藏绣,是金川嘉绒藏族编织与刺绣的简称。早在公元9世纪开始萌芽,经过700多年的融合以及明朝、清朝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8-02
纯手工
美到爆的编织地毯,不学真的亏大了
今天整理了一个简单的编织地毯教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可以亲自动手编织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地毯。 其实这个教程不仅能织家里的地毯,更是为了让我们发散思维,寻找更多的灵感。比如也可以做成我们车里铺的车毯。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0-14
纯手工
青海玉树:匠心传承芒擦藏刀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芒擦藏刀工艺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煅制芒擦藏刀需要特殊的材料、具备精湛的技艺,常用到金、银、红铜、黄铜、木材、铁、牛角等材料,煅制工艺复杂。芒擦藏刀样式精美,受到海内外游客欢迎。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5-24
纯手工
西宁市城北区首家“名匠工作室”厚植工匠文化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在2019年“第一批西宁市名师名医名家名匠工作室”推荐申报中,城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4-23
纯手工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青绣”那畔行
青海刺绣,一绣千年的美。她的美,并没有因时间而消褪。更多了一份岁月里的温柔。西风多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2-16
纯手工
世界上最大嘛呢石经堆重现奇观
世界上最大嘛呢石经堆重现奇观世界上最大的嘛呢石经堆历经数十年的恢复重建后,目前存放经石已逾20亿块,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1-25
纯手工
什么样的唐卡,值得拥有?
唐卡,它不仅是普通的艺术作品,更是一座“宝藏”,它的美观令人惊叹,它的内容令人叹服,这样美好的东西谁都会动心,但市面上的唐卡琳琅满目,各说其词……什么样的唐卡,值得拥有? 画工精致 画工的优劣直接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8-18
纯手工
异彩纷呈的果洛手工艺
黑陶茶具。谢格太供图拉加藏靴。本报记者 王春雪 摄昂什多在制作藏靴。 本报记者 王春雪摄拉加镇地处气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2-05-11
纯手工
河湟工匠 | 第二十期 景阳窗花红艳艳
我有一个愿望,让周边村的妇女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刘生兰说起大通剪纸,人们总会说去景阳看看吧,那里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9-09
纯手工
茶卡盐雕像盐像瓷又像玉
“这是玉还是瓷器?”青洽会开幕两天来,对这个问题,茶卡盐雕展位的讲解员小许已经回答了无数遍:“这是盐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6-18
纯手工
青海新发现的元代金虎符及其历史意义
作者:乌云毕力格(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蒙古史学会会长)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2-05-27
纯手工
天府匠人系列 |章一峰:找寻失落的中国香文化
一针,一线,一笔,一刀……他们用双手编织生活,雕刻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带走了他们的年华,却带不走他们的初心。他们是一介工匠,是文化使者,也是天府匠人。 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拥有源远流长的酒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1-04
纯手工
千年藏绣“刺”破传承困境“绣”出好生活
中新社青海贵南11月25日电 题:千年藏绣“刺”破传承困境 “绣”出好生活作者 祁增蓓等到完成规定的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8-01
纯手工
青海刺绣:针尖上的幸福传承
新华社西宁9月1日电(记者汪晓青、王艳)8月31日至9月1日,青海省第二届“民族团结进步”青海刺绣展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9-28
纯手工
探秘千年藏香
在大部分人眼中 西藏是神秘的 无论是它的味道 还是它的风景 西藏的魅力,无与伦比 在雪域高原 有一种味道叫藏香 净心制香的藏民族用厚实的双手 将藏文化的精髓凝聚于香 使无情的药草升华为有情的馨香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8-21
纯手工
游客追捧的唐卡起源于这个村,家家画唐卡,村民年收入高达百万
青海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一直以来凭借雄浑壮美的旅游风光成为西北旅游最独具特色的景致。从家喻户晓的青海湖到网红的茶卡盐湖;从万亩油菜花的门源到浓浓信仰的塔尔寺。青海的每一处都显得那么神秘和别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8-18
纯手工
中国唐卡文化——瓷艺唐卡
唐卡和陶瓷都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但由于藏族唐卡画师的生活习俗宗教、视野、陶瓷工艺和唐卡工艺的特点、绘制“唐卡题材工艺品”的艺术家身份等限制条件,瓷艺唐卡此前一直未能出现。2013年,在中国华夏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0-10
纯手工
礼赞!休闲农业成大地艺术
化隆县扎巴镇千亩油菜花海平安白沈沟富硒油桃采摘白庄镇乙日亥村花海平安区古城乡石壁花海景区互助县卓扎滩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12-31
纯手工
西宁城北区非遗传承人张风兰剪纸话防疫 传递正能量
西宁网络电视台讯(通讯员范生栋)在大家的印象中,剪纸总和喜庆的节日不可分割,红红的纸张表达着美好的愿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9-08
纯手工
生态环保媒体行:4000年囊谦黑陶传承变奏曲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崔永焘 摄影报道)囊谦黑陶,一项传承了4000年以上的“非遗”技艺,因为一个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