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凡是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果洛藏族姑娘卓玛吉是当地手工编制技艺的传承人,今年已经来了好几次上海。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的摊位前,一身藏族传统服饰的她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推销”起手工制作的牦牛绒毛毡包,“全都是与设计师合作开发的新款,这次是第一次亮相。”
当工业制成品充斥日常生活,手造或手作,作为一种生活美学重新兴起。11月29日至12月1日,第五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拉开帷幕,刺绣、编织、布艺、造纸、竹艺等80余项国内外非遗手工技艺设摊展示,让种种手工艺重回大众视野。
手造作为一种生活美学兴起
“手造的兴起,与时代的反差有关。一方面,科技进入生活,以便捷替代人工劳作。在这样的环境下,创造愈加成为人的价值需求。”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说,“手造之所以受热捧,因为它满足了人从手工创作中重寻价值的需求。”
手造作为一种慢生活,逐渐回归都市人的视野,步入第五届的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是其缩影。展会不仅迎来12000平方米的更大展区,展商数量也从第一届78家跃升至300余家。展会仅3天,光体验课就超过千场,包含皮影彩绘、冰皮月饼、模戳印花、古法造纸、新疆皮雕、布依族蜡等。“手造重视体验、参与,展会现已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手工行业博览会。”主办方之一、上海手造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文新说,2015年首届手造博览会邀请国际展商和国际品牌相对困难,“它们只是把中国作为手工产品生产的区域,害怕被拷贝;到了今年,用蜂拥而至来形容并不为过,国际展商把全部家当亮了出来,因为看到了国内手造的迅速发展。”
创立500年的德国缝纫工具巨擘PRYM,创立160年的德国创意颜料巨擘MARABU,创立50年的美国创意黏土厂商POLYFORM,法国创意彩绘和手账领军品牌ALADINE等都把最好的手造专业材料带到博览会。
日本知名手造老师长谷川宗佳首次应邀参加,带来“水引瑞穗”体验课。“瑞穗是日本传统的装饰品,用一种特殊的金属丝制作而成。”她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这个工艺是唐朝时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我希望把纯正的瑞穗工艺带给中国的手造爱好者。”
手造中的“非遗扶贫”实践
对卓玛吉来说,手造不止于生活美学,更大的意义在于带动当地脱贫致富。最近几届手造博览会都设有“非遗扶贫”板块,数十位来自新疆、青海、云南、四川、贵州等上海对口帮扶的省市自治区的非遗传承人,通过手工艺品的展演、销售、体验等,推动当地非遗产品的市场化。
卓玛吉来自青海果洛,此番带来的所有牦牛绒制品都是她来沪参加高校非遗研培计划后,与设计师共同开发、制作的新产品。“以前藏族的帽子都是用羊绒做的,下雨、下雪,一沾水就很重,相比之下,牛绒不太沾水,轻得很。”牦牛绒是牦牛身上最纤细的、在头颈附近的绒毛,采集过程中需要在其自然脱落的过程中用手一点一点去扒。过往,受限于牦牛绒处理的技术,她们在果洛很少做牛绒产品,“参加研培计划后,我学习了澳大利亚的湿毡工艺,上海的老师、设计师与我们一起开发了牦牛绒的包袋、毛毡、挂件,带来很多新的想法、新的设计。”在当地,卓玛吉一面与家乡的20多户牧民组成合作社,共同制作牦牛绒产品;一面通过上海举办的设计周、博览会等平台,为产品寻找销路。“上海的设计师也会通过自己的渠道,为我们拓宽销路。”
在汪大伟看来,扶贫的方式已经从资金扶贫转化为教育扶贫,“挖掘本民族传统工艺,并与当代设计结合,真正让非遗生活化了。有了创新设计后,再通过手造博览会的平台把产品宣传出来,吸引市场上的投资商。这是一个相对完整、成熟的扶贫模式。”同时,他也看到,经由高校介入,许多传统手工艺被开发成面向儿童、成人的手工课程,渗透到少儿美术教育,“既推广了原先集中在民间手艺人手中的传统工艺,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儿童美育。”
工艺特产鉴赏
「艺术中国」——李生明绘画作品赏析
李 生 明 简 介 李生明,笔名晨旭,河湟人。号墨玉文彦,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人,自幼喜爱书画,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7-21
工艺特产鉴赏
近百幅中国藏绣工艺精品在尼泊尔展出
中新社加德满都8月22日电 (记者 张晨翼)“中国梦·藏绣情”藏绣工艺品尼泊尔展览22日下午在加德满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8-11
工艺特产鉴赏
卡恰多杰唐卡解说
卡恰多杰唐卡解说卡恰多杰於藏历铁羊年(西元1871,清同治十年)八月初十诞生於后藏西宗省的谢尔卡村。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1-07
工艺特产鉴赏
师利星哈唐卡解说
师利星哈唐卡解说师利星哈,乃中国西部除劫王之子,小时曾在五百班智达前学成显密佛法,后经观世音菩萨指示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1-09
工艺特产鉴赏
邬金赞巴拉唐卡解说
邬金赞巴拉唐卡解说莲花大师为了消除众生贫困而化作财神形象的邬金赞巴拉及八大持明眷属,此为莲花大师曾专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1-14
工艺特产鉴赏
不动佛坛城唐卡解说
不动佛坛城唐卡解说不动佛,又称不动如来,即无动如来、阿閦如来。无动如来之刹土在此世界东方,称东方妙喜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1-23
工艺特产鉴赏
多罗菩萨唐卡解说
多罗菩萨唐卡解说多罗菩萨(Green Tara)为观世音菩萨的修行伴侣。 多罗菩萨,梵名Tara,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2-17
工艺特产鉴赏
西藏唐卡的人物造型
西藏唐卡的人物造型西藏唐卡的特点中,首推重要的是人物造型。藏文百科理论大全《甘珠尔》有《造像度量经》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2-03
工艺特产鉴赏
青海美术馆三大看点先睹为快
本报记者 王紫 图片均由 黎晓刚 摄11月12日,青海美术馆开馆,对外开放。很多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12-05
工艺特产鉴赏
热贡艺术欣赏:金刚上师绘画唐卡,家族传人是历代班禅的御画师
图文|热贡艺术唐卡展热贡的“神画师”在热贡的年都乎乡尕沙日村有一个被誉为“神画师家族”的唐卡世家,是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4-04
工艺特产鉴赏
十八罗汉之伐那婆斯尊者
十八罗汉之伐那婆斯尊者伐那婆斯尊者(Arhat Vanavasin),伐那婆斯尊者为十六尊者之三。伐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2-03
工艺特产鉴赏
清——缂丝四臂观世音菩萨唐卡
缂丝四臂观世音菩萨唐卡,18世纪,内地,绢本,缂丝,通高360厘米,宽111厘米,画心纵230.5厘米,横82.5厘米。清宫旧藏。 四臂观世音为观音菩萨化身像之一。图中观音菩萨头戴宝冠,身披天衣,胸前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2-14
工艺特产鉴赏
精品文物赏析丨文殊菩萨像唐卡
文殊菩萨像唐卡, 西夏, 武威新华乡缠山村亥母洞出土,现藏武威市博物馆。该件为布地彩绘。主尊为文殊菩萨,观自在式坐于莲座上,座下为青鬃回头狮子,菩萨著三叶佛冠,黄色身相,双手当胸作说法印;右肩饰莲花短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1-21
工艺特产鉴赏
世界上最精美、最长的唐卡
世界上最精美、最长的唐卡 《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它全长618米,宽2.5米,共绘制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1-11
工艺特产鉴赏
袞却岩拉唐卡解说
袞却岩拉唐卡解说袞却岩拉(1526-1583)于木鸡年在上空波 (Kongpo)叫姜(Kyen)的地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1-18
工艺特产鉴赏
陈那菩萨唐卡解说
陈那菩萨唐卡解说陈那菩萨(公元五、六世纪),大乘唯识宗佛教著名论师,为印度佛教“六庄严之一”。南印度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3-12
工艺特产鉴赏
九世班禅曲吉尼玛唐卡解说
九世班禅曲吉尼玛唐卡解说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1883—1937),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第九世班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2-08
工艺特产鉴赏
萨迦鄂派八尊大黑天金刚唐卡解说
萨迦鄂派八尊大黑天金刚唐卡解说大黑天(梵语:Mahākāla,藏语:Gonpo)又意译为大黑、大时、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3-02
工艺特产鉴赏
青海热贡唐卡艺术在琼开展 展出80余幅精美作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热贡唐卡艺术海南展在海南省图书馆举行。南海网记者陈望 摄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12-11
工艺特产鉴赏
渐行渐远的土族民间刺绣
一名土族妇女展示家中三代人收藏的土族刺绣布鞋。土族民间刺绣是青海最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之一,其刺绣品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9-28
工艺特产鉴赏
嘉赛奔札巴唐卡解说
嘉赛奔札巴唐卡解说嘉赛奔札巴(西元1170-1246) 诞生在中藏吉当巴却竹。五岁时开始读书,九岁时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1-08
工艺特产鉴赏
可爱的刺绣作品
艺术家 veselka bulkan 制作的这些挂在刺绣环上的古怪的蔬菜, 每一件作品都是用绣花针缝制而成的,叶子附着在刺绣框上,而胡萝卜、甜菜、洋葱则是挂在框下,显得十分可爱。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0-31
工艺特产鉴赏
收藏鉴赏 给您一个艺术青海
张权,生于1963年4月,甘肃省渭源县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海省美术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12-04
工艺特产鉴赏
玛、玉、赛三神唐卡解说
玛、玉、赛三神唐卡解说玛、玉、赛三神,是指保护和弘扬雪域二规业的英勇战神阿尼玛沁、年保玉则、匝估赛超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1-13
工艺特产鉴赏
十四世噶玛巴德丘多杰唐卡解说
十四世噶玛巴德丘多杰唐卡解说卡德丘多杰於藏历火蛇年(西元1798,清嘉庆三年)十二月十日诞生於藏东多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