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加镇地处气候温和的黄河河谷,是果洛有名的藏靴生产地。8月12日,记者来到距离玛沁县七十多公里的拉加镇。在黄河岸边一条不起眼的街道上,一间小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家店虽然不大,但里面摆放的藏靴、箱包、服饰等藏式手工艺品,极具特色。昂什多就是这家店的老板,也是拉加藏靴的非遗传承人。
在他的邀请下,记者参观了他的藏靴工作室。工作室分内外两间,里面一间主要制作藏靴,正前面的货架上摆放着不同款式的藏靴成品和鞋底,鞋楦、皮绳、毛毡、刀等制作材料和工具零乱地堆放在一侧。昂什多介绍,拉加藏靴又名拉加阿亚,因产于果洛拉加地区而得名,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昂什多在制作藏靴。王春雪摄
拉加藏靴采用牦牛皮和上等羊皮为原料,经过水煮、鞣制、上色、裁剪、缝纫、定型、装饰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拉加地区大多是牧区,道路状况差,经常要上山放牧,普通的鞋穿不了多久就破了,这对于一些贫困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拉加藏靴靴筒长、靴底厚,结实耐用,还能保温防潮,非常适用于高原跋山涉水、踏雪露宿的游牧生活,因此深受牧民的喜爱。
拉加藏靴。王春雪 摄
和牧区很多手工艺人一样,昂什多的藏靴制作手艺也是家传的,辉煌的时候,前来购买藏靴的人能踏破门槛。但随着机制皮鞋和胶鞋在牧区的普遍出现,拉加藏靴的缺点被逐渐放大:制作工序烦琐,产量低下,制作十几双藏靴,需要花两个多月的时间,而且售价高昂,很多牧民根本承担不起。这一切几乎让拉加藏靴的制作工艺濒临失传,好在州县两级的文化部门及时帮助,才让昂什多没有扔掉制作藏靴的传统手艺。
2010年,在果洛藏族自治州文体广电局的资金扶持下,昂什多开了一家雪域藏服店,经营起了拉加藏靴、头饰发套、藏式背包、藏服等传统工艺品和旅游产品,并吸收20名牧民群众学习、制作,年收入达到了20万元。2015年年底,昂什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昂什多藏式手工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规模也逐年扩大。
果洛地处青海高原腹地、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地带。大自然以独特的方式孕育着万物生灵,并且强力激发当地民众的创造能力,藏靴、黑陶、石刻等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就是果洛人民创造力的表现。
牛皮、羊毛、石头、土……这些当地最常见的事物,经过果洛工匠们耐心的制作与打磨,成为兼具使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手工艺品。
班玛黑陶帮牧民致富
与拉加藏靴相似的是,班玛县的传统手工艺品——黑陶,其原材料也来自当地特有的泥土。这种古老的黑陶工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手工制作方法。班玛黑陶的种类繁多,有壶、坛、罐、灯盏等多种形制,既是当地牧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是他们的宗教文化用品。
谢格太是家中的第四代黑陶制作传承人,也是目前省内为数不多的藏黑陶制作艺人之一,他的爷爷曾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黑陶制作高手,谢格太的手艺也是来自于爷爷的言传身教。小时候,爷爷因为做黑陶,经常双手沾满泥土,这种形象也深深印在他的脑子里。
黑陶的制作过程都是原始的手工制作,制胎用土来自班玛县灯塔山,这里的土很适合陶胎的烧制。谢格太介绍,一个陶罐的制成要经过取土、晒干、粉碎、和泥、打磨、捏制、发酵、火烧、熏黑、抛光等多道工序,不严格按照工序走,就烧制不出上好的黑陶。
黑陶茶具。谢格太供图
谢格太说,班玛黑陶虽然看起来表面不光滑,但能耐1800摄氏度的高温,不容易炸裂,这是因为灯塔山上的土质里面矿物质含量较高,泥土自然不细腻,所以烧好的陶罐表面看起来略显粗糙,不过很结实,耐用耐烧。
以前,黑陶罐在果洛地区的牧民家中使用十分普遍,装酥油、装青稞、盛水、烧水、做饭用的都是它,如今,交通便利了,生活条件也变好了,牧民们开始使用更轻便的铁、铝等器皿,黑陶的实用价值逐渐降低。但谢格太不希望这门手工技艺就此销声匿迹,他想把古老的黑陶手工艺传承下去。
2014年,在州县两级政府的扶持下,谢格太注册成立了黑陶制作公司,并召集当地的贫困牧民前来学习黑陶制作手艺,截至目前,谢格太的公司已有19名工作人员。
随着果洛州对传统手工艺的大力支持,谢格太公司的黑陶产量逐渐增大,黑陶制作和销售成为一些牧民的致富新方式。
果洛文化走向世界
2014年,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设立之后,果洛州加快了文化发展的步伐。不仅加大对非遗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还组织全州非遗文化传承人开展了“千人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培训各类文化人才1000人次,不断增强传承人的传承意识,提升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和水平,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非遗传承人,打造出了一批优秀的非遗文化创意产品。
2017年11月,果洛州组织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项目参加了第三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果洛特色手工艺品的登陆,受到不少外地民众的欢迎;今年4月,在意大利举行的第82届佛罗伦萨国际手工艺博览会上,来自果洛的传统藏银手工艺产品受到各国手工艺同行和民众的称赞;2018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上,来自果洛的9家企业携带八十余种手工产品参加了展览,那种原生态的、带着格萨尔魔幻风格的手工艺品,让观众赞不绝口。果洛传统手工技艺和非遗文化在不断摸索中,逐渐走出果洛,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下一篇:西藏等级唐卡画师人数增至147名
纯手工工艺特产
我省新增一批工艺美术大师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日前,400多名民间艺人被评定为第四届青海省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11-06
纯手工工艺特产
玉树囊谦藏黑陶亮相首尔 展示多彩高原文化
展览中所展出的作品。(摄影:黄海燕)近日,2015欢乐春节之“青海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品展”在首尔中国文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8-26
纯手工工艺特产
青海玉树囊谦黑陶首次进京展出
囊谦黑陶传承人白玛群加介绍,囊谦黑陶的制造工艺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相传唐代文成公主进藏远嫁松赞干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1-14
纯手工工艺特产
李发秀:只要看得见,我就会一直绣下去
【奋斗足迹】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族盘绣代表性传承人 李发秀土族女子的服饰都是用五彩缤纷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8-27
纯手工工艺特产
让我们一起回忆很多年前的青海制造
awaken recollection 1 互助牌手表 有青海互助县手表厂出的“山花”牌,17钻,统芯。网上的资料非常少,应该是生产的量比较少。 2 康尔素乳制品厂 当时的康尔素有很多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1-09
纯手工工艺特产
青绣之花 绚烂河湟
西北特产网转载整理: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年来,人们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9-04
纯手工工艺特产
揭秘唐卡! 离“神佛”最近的艺术品是怎么来的?
一笔一划,方寸之内,纤毫之间,淡雅璀璨,细腻恢弘,皆是信仰。 唐卡,这被称为“离神佛最近”的藏传艺术瑰宝,缘何而来? 据藏史记载,公元631年,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光胄王之公主尺尊为妃,公主入藏时,除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0-19
纯手工工艺特产
和香生活-莲花藏香
莲花藏香 莲花藏香相传为文成公主进藏时所带三种名香之一,是一款以和香的严整配方体现唐代香韵的名贵香品。以优质沉香、白旃檀等十五味香药配制而成,充分体现出白旃檀使众欲清凉、沉香能熏诸法界的独特功效。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5-28
纯手工工艺特产
指尖上的“非遗”——土族盘绣
11月11日,第四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本届大展以“为民族传承 为生活创新”为主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8-27
纯手工工艺特产
西藏等级唐卡画师人数增至147名
10月30日,“文创西藏”特色文化产业嘉年华在夏扎大院闭幕。7天时间,藏毯和“文创西藏”认证产品两项交易展展出作品500余件,吸引客流量1万余人次,现场销售和订单式意向合同达210余万元,有力地佐证了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1-12
纯手工工艺特产
【剪纸图案】绝赞的剪纸艺术 ---- 别不相信,这真的是剪出来的!
点击 " 李宝凤大师是从山沟沟里走出的一只金凤凰,谁都没有想到当年那个家中贫困却画一手好画的凤丫头,日后会成了带领一方农民致富的剪纸公司董事长。对于心灵手巧的李宝凤而言,剪纸只是她童年生活中的一项业余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4-05
纯手工工艺特产
唐卡的工艺技巧
唐卡的工艺技巧唐卡(Thangka)的形制多为竖长条幅,大小无定制。画心通常以白布为地,经绷框、涂胶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1-29
纯手工工艺特产
日喀则的非遗技艺(二) 几十种香料手工制作的藏香
藏香是西藏的重要特色产品,主要以线香的形式生产使用。藏香源于2000多年前的苯教燃香祭神仪式,后来吞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7-27
纯手工工艺特产
唐卡的绘制
唐卡的绘制唐卡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一幅唐卡的绘制过程是一次积累善业功德和对佛法崇拜的行为。请画师为你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2-24
纯手工工艺特产
中国土族绣娘绣出致富“非遗花”
图为土族“绣娘”参加刺绣大赛。 李隽 摄图为土族“绣娘”参加刺绣大赛。 李隽 摄中新社西宁11月2日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9-04
纯手工工艺特产
周末走起 ,“爆买”青海珍品
5月27日至29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6青海品牌商品杭州推介会”,将在杭州和平会展中心举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7-21
纯手工工艺特产
九龙:民族手工刺绣,绣出妇女致富“半边天”
手工刺绣 手工刺绣 走在九龙县城的大街小巷,无论新潮的服装店,还是传统的服装店,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像钱包鞋垫,香包之类的,那么这些漂亮的东西究竟是出自谁人之手呢? 通过多方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1-10
纯手工工艺特产
曾经的御制陶器——黑陶,历经千年传承,依然拥有独特魅力
图文:爱山水的农夫朋友们好,我是[爱山水的农夫],穿行于山与水之间,记录眼中美丽的风景。今天给朋友们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5-22
纯手工工艺特产
青海非遗主题展吸引人们的眼球
热贡唐卡、果洛德昂洒智藏文书法、玉树黑陶、蒙古毡包、土族服饰、撒拉族口弦乐器、精美“青绣”、创新产品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8-25
纯手工工艺特产
海南州五彩藏绣有限公司参加青海省第二届 “民族团结进步”青海刺绣展暨刺绣大赛喜获一等奖
青海省第二届“民族团结进步”青海刺绣展暨刺绣大赛8月31日在西宁市新宁广场开幕。来自全省各地、各民族700余名优秀刺绣代表相聚于新宁广场400余幅刺绣精品参加大赛,参赛选手按照赛事规定进行一个半小时现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5-28
纯手工工艺特产
坚守匠心-那些河湟文化的守护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青海河湟皮影雕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2-05-03
纯手工工艺特产
展佛节展巨幅唐卡
展佛节展巨幅唐卡在过去,人们会把雪顿分成“哲蚌雪顿”和“罗布林卡雪顿”、“色拉雪顿”等。“哲蚌雪顿”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6-12
纯手工工艺特产
「非遗知青海·看湟中」逆着时光的旅行 河湟皮影
甘海琼、实习生谢佳瑜穿行在河湟大地的青山秀水间,我们此次寻访的是青藏高原上著名的皮影之乡、有200多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11-09
纯手工工艺特产
“90后”唐卡画师:让笔尖艺术传播得更远更久
更登旦正和画师一起作画。周栋楠 摄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藏族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8-09
纯手工工艺特产
正月十五酥油花“绽放”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
(来源:中新网 记者 张坤) 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代表中国藏区酥油花最高制作技艺水准的青海塔尔寺酥油花展,在该寺上演“佛前花开”。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图为塔尔寺上花院酥油花局部。中新社记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