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幸有缘,能够深入了解康卡的制作全过程,看到唐卡绘制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艰辛与虔诚,我们就会懂得它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甚至,我在想,仅仅用“心血”来描述,都不足以形容出唐卡的珍贵。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热贡艺术的发祥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吾屯村,一起了解热贡唐卡的前世今生。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同仁县
同仁县,是青海省三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省内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同仁县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不过同仁县得享“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因为同仁县城位于隆务河“金色谷地”,这种峡谷城市格局在整个青藏高原首屈一指。当然,热贡艺术自然是重要的加分项。
在同仁县的吾屯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制作唐卡,而且不仅是这些居家的艺人,吾屯上寺和吾屯下寺两座寺院的画僧,更是将绘制唐卡当作今生的修行。吾屯村延续千年的唐卡绘制手艺使得这里成为唐卡四大流派(勉唐、噶孜、热贡、青直)中热贡派的发源地和中心。
那么,吾屯唐卡和热贡艺术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热贡艺术,主要就是指吾屯村的唐卡、堆绣、壁画等宗教艺术的绘制。之所以被命名为“热贡艺术”,和十世班禅大师有关。当年班禅大师视察吾屯村的唐卡绘制时,说到吾屯(村)是个小地名,知道的人不多,热贡是比较大的地名,而且是含义是“金色谷地”,很吉祥,就用热贡艺术来称呼吧。
从此,热贡艺术之名蜚声海内外。
对于唐卡,有多种解释,如卷轴画、布面佛像等。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但凡书画装裱时多会在两端加以画轴便于悬挂和存放,可见卷轴画的定义不足以传达出“唐卡”的内涵。唐卡绘制的材质不限于布料,牛羊皮在唐卡绘制中被大量运用。堆绣作为一种特殊的唐卡,也不以布料做底衬——布面佛像的定义也不准确。
那么,唐卡究竟是什么含义?唐卡是藏语音译,比较准确的书写应该是唐噶。唐是平面的意思;噶,是指佛。这一含义我们可以在藏传佛教相关的教派名称中得到印证。噶举派,噶举指佛的事业;噶当派,噶当指佛的教义。格鲁派即源于噶当派,在当时被称为新噶当派。所以唐噶就是平面佛像的含义。后来唐噶在汉地逐渐被称为唐卡,成了约定俗成的标准音译。
据吾屯村人介绍,“吾屯”作为地名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衣服领子;二是指曾经的驻军地。他们说吾屯村的祖上都是戍边的将士,后来战火平息,作为职业军人,他们在一边务农一边想着能够给后代子孙留下什么技艺,好让家族得以繁衍生息?
后来,山神托梦,让他们去尼泊尔,那里有一种“金闪闪”的画画技术,学会了来传给后代,就能保证子孙有一技之长。带着山神的吉梦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上路了,千山万水之后来到了尼泊尔。那个金闪闪的画画技术,就是唐卡绘制。
可见,吾屯村的唐卡艺术源自尼泊尔,属于家族内部世代相传。这也和佛教典籍所记载的史料相符。
“唐卡”有着与生俱来的宗教性(严肃性)。整个唐卡中,能够让绘制者有限发挥个人“想象”的地方,就是主佛、诸菩萨、护法、祖师等人物之外的背景部分里,云彩以及流水、草地等元素。就是这些元素也不能天马行空。而佛像的色彩、比例和形态则要严格依照佛经绘制。所以对于制作者而言,熟读佛经,对诸佛、菩萨的形象了然于心是童子功。
之后就是对绘画技巧的熟练掌握。一个合格的唐卡画师(姑且这样称谓),从拜师开始,短则五六年,长则十来年才能出师,可以单独画唐卡了。而这里面最难的是开脸和点睛。慈悲的观世音、智慧的文殊、威猛的大威德金刚,忿怒相的护法神……每一尊菩萨各有各的特色,如何传神,不仅仅是出师就能够掌握的技能。这里面,是专注和虔诚,是纯粹和使命。
从过程而言,唐卡的绘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底板的制作。对牛羊皮反复进行打磨、冲洗晾晒和抹背胶,使之表面光洁,然后绷在画框上,开始进行起稿。
起稿。先要画好中线,然后对主佛和其他诸菩萨等不同形象用木炭笔起稿,起稿必须严格按照《造像度量经》的标准。
涂底色。包括画面各类元素的的第一层颜色和背景底色。
勾描。用纯矿物质颜料对画面进行上色和勾勒,表现出人物和山水等元素的细节。
勾金线。勾金线是热贡艺术独有的技艺,也是热贡唐卡区别于其他流派唐卡的主要表现之一。勾金线就是用研磨成粉状的金粉对人物的衣纹、山水的轮廓进行二次勾勒。
开脸。对诸佛、菩萨的面部进行最后的修饰,包括“点睛”。
如果唐卡的绘制仅仅是如上文所述,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和通常的艺术家差不多。唐卡绘制令人震撼的在于整个过程中的持咒和加持。
不说那些出家修行的画僧,单就吾屯村从事唐卡绘制的这些世间之人,为了表达对诸佛菩萨的虔诚,他们全都不沾烟酒,每绘制一幅唐卡的时候,都要念诵相应的心咒。如绘制的是观世音菩萨,在整个过程中无间歇地诵念“六字真言”;如果绘制的是文殊菩萨,则同样无间歇地念诵文殊心咒,如此等等。
不仅仅是如此。在着色的时候,每一笔,画师都要将画笔在舌尖上轻轻一沾——那是数以万计、百万计的咒语加持下,通过观想而成的甘露,每一笔都是如此轻轻一沾。
每一幅唐卡绘制完成,是无需进行“开光”的。这是因为在整个绘制过程中,已经得到了无数咒语和甘露的加持。特别是出自画僧之手的唐卡,由于他们戒律在身,所绘制的唐卡非常殊胜,也只有特别有缘的人,才能够和这样的唐卡结缘。
作为一个唐卡画师,每天十几个小时盯着画布,眼睛的损耗非常厉害,通常,每一位唐卡画师的“艺术生涯”只有二十年左右,这里面还含包括跟随师父学习经文和绘画基础的时间。真正单独进行绘制唐卡的时间,只有十年左右。
而且,由于不断将沾有矿物质颜料的画笔伸入口中,日积月累,他们中的大多数会患上结石类疾病……
而他们的目光不含丝毫的杂质,是比纳木错比青海湖更加纯粹的一种通透。我无法形容出那种感觉。很多时候,当我和一些朋友谈及信仰和理想的时候,在他们脸上是一种坚定;对于吾屯村的唐卡画师(画僧)而言,这种坚定都是都是多余的……
他们有的,只是纯粹,深不见底的纯粹。
下一篇:唐卡,“离神最近”的艺术作品!
工艺特产特点
中国艺交所主办尼泊尔文化艺术精品展
中国艺交所主办尼泊尔文化艺术精品展主题为“庆祝中尼建交60周年”的活动由中尼两国文化部共同主办,由中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0-16
工艺特产特点
宇宙形成人类起源 这幅618米的世界最长唐卡 到底藏着藏文化多少秘密
看过一部名为《唐卡》的电影,里面有一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一位年事已高的唐卡老画师问一位年轻人,你知道唐卡是什么吗。 年轻人想了想,回答道:填补空白。 提到藏文化,或许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西藏,其实传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1-17
工艺特产特点
关于海南藏绣,你了解多少?
热贡艺术(堆绣)、土族盘绣、贵南藏绣、河湟刺绣……翻开青海民族文化的历史画卷,“青绣”如珍珠串成的精美项链,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在其中。 2019年8月31日,来自全省各地的 755名绣娘在“巧手绣文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8-02
工艺特产特点
西藏路上随处可见的玛尼堆,是藏族民间艺术家的杰作
在去西藏旅行的路上,或进入到不同的景区当中,都可以看到尼玛石,玛尼石是藏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圈儿如祛邪求福。也有一些并没有刻任何图案,但是却垒起来放的很好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4-26
工艺特产特点
双手秀出彩虹人生,传承技艺,发扬土族盘秀文化
土族服饰想必大家都印象深刻,除了颜色艳丽外,有些服装上还装饰着很多别致的图案,而那些图案都是用土族的盘秀,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土族盘绣是刺绣的一种,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生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7-15
工艺特产特点
湟中壁画|省级非遗项目
湟中壁画作品 湟中壁画作者主要分布在湟中县田家寨、多巴、共和、拦隆口等乡镇。湟中壁画最早可追溯到明朝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7-21
工艺特产特点
神奇的玛尼石蕴含着什么意义?
“玛尼堆”在藏族文化中译为“吉祥”、“平安”,是藏族文化的象征。藏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浩如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6-19
工艺特产特点
珍贵的萨迦八思巴藏香:传承700余年,非物资文化遗产传承人出品
昆氏家族/缔造吉祥萨迦的伟大王族传承着昆氏家族古老法系的萨迦僧众公元1072年的某一天,贵族昆氏家族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8-02
工艺特产特点
玛尼石的意义
玛尼石,是藏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以期祛邪求福。“玛尼”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6-19
工艺特产特点
民族常识|土族盘绣
在我国青海高原东部的山区中,有这么一个勤劳朴实的民族——土族。这个拥有近二十万人的民族,生活方式依旧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8-20
工艺特产特点
西藏造纸技艺——唐卡用纸由来——中国唐卡文化研究中心
发展起源: 自唐朝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起,中原造纸术传入西藏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2. 藏纸特点: 造纸原料是一种叫"狼毒"的植物,康巴藏语称为"阿交日交",属瑞香科,生长于高海拔的山坡和牛场。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8-11
工艺特产特点
只需一道光?轻松辨别籽料、山料、俄料、青海料......
新疆和田玉以其光洁温润、坚韧致密而驰名中外。一般来讲,和田料的结构越细小,肉质越细,大多数肉细的料的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6-20
工艺特产特点
中国影像方志| 湟中:卡约文化古羌遗韵 堆绣技艺色彩斑澜
浩荡的湟水孕育了灿烂的河湟文化,被视为青海的母亲河;湟中得名于湟水,意为湟水中游,是青海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3-26
工艺特产特点
走近掐丝唐卡艺术,感受藏传文化辉煌-记唐卡艺术家刘建海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8-04
工艺特产特点
青海各族“绣娘”展示技艺 指尖“流淌”幸福生活
图为土族“绣娘”参加刺绣大赛。 李隽 摄 中新网西宁8月31日电 (李隽)“我们把‘青绣’产业发展与非遗传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做大‘青绣’产业,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让‘工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7-31
工艺特产特点
闻名世界的5大名刀,第二把最符合力学,最后一把武士刀克星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一说这闻名世界的5大名刀,不知你最想拥有哪一款?苗刀 大图模式 苗刀一词,来源于民国。这个苗,不是苗族的苗,所以苗刀也不是苗族人使用的刀,而是地地道道汉族人习武用的刀。因为这种刀比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7-01
工艺特产特点
传承的力量,解码4000年藏传黑陶的秘密
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海玉树囊谦县娘拉乡,有一个盛产红陶土的村落——娘多村,尽管现代工业生产的各种水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5-23
工艺特产特点
青海有位“工艺美术大师”,一幅画卖几万块,5年捐款27万
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坐落在青海东南部的同仁是青海省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如此,这座小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11-05
工艺特产特点
失传近六百年“齐岗画派”领衔,唐卡五大画派在沪展示
已经失传了近600年唐卡“齐岗画派”是什么样的?在“齐岗画派”后,“勉唐派”和“钦则派”的传承又怎么样? 10月10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唐卡艺术精品展”在中华艺术宫开幕,展览共展出五大画派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1-19
工艺特产特点
非遗|铺一席加牙藏毯 享一份藏域风情
一盏转经轮一条藏毯日月忽其不淹河湟滋养着红土地经纬线交织着明丽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4-27
工艺特产特点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三款刀:藏刀、苗刀、唐刀你最喜欢谁?
过一方山水,心中留下一方人文。在中国冷兵器时代,刀具作为与人们生活日常息息相关的器具,留下了灿烂的文明和传承,而藏刀、苗刀、唐刀三种刀作为其中三种比较有名的刀,更是千百年一直流传着... 一、藏刀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6-17
工艺特产特点
青稞酒清雅怡悦受追捧,揭开青稞酒酿酒技术与工艺!从单梁到多粮
在中国幅员广阔的地区还有众多小作坊、小酒厂及一些民族酒类,他们继承先辈的传统酿酒技艺或创新发展,生产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11-06
工艺特产特点
秋裤、羊绒衫、羽绒服、毛线衣的洗涤和窍门
羊毛衫 清洗时记住“温、揉、挤、吸、摊”五个字,温水洗涤,快速轻揉2-5分钟,漂洗干净后挤掉水分,用毛巾吸干,摊平晾干。 小窍门:洗涤时,可在温水中加点醋,以防止衣物变得残旧。 毛线衣 在冷水中浸泡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1-12
工艺特产特点
青海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千年历史尽在其中,彩陶唐卡极具特色
每到一个地方去旅游,博物馆是应该去看看的,因为博物馆是最能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的一个地方,而且很多珍贵的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7-16
工艺特产特点
你对柳湾遗址了解多少呢?
柳湾遗址,位于乐都区城东15公里高庙镇东面的湟水河北岸,距青海省会西宁70多公里,遗址面积近50万平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