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邹俪
在中国西部广袤的藏族地区,无论是庙宇寺院还是普通人家,到处可见一种色彩艳丽、内容丰富、质地高贵的绘画以类似于汉族卷轴画的形式悬挂于墙壁上,这便是著名的藏族唐卡。
唐卡(Thang-ga)是藏语音译,也叫唐嘎、唐喀,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也称做“布画”,是集聚藏民族特色的一个画种,兼具多种功能,被广泛用于寺院悬挂、密修观想、佛事活动、百姓婚丧嫁娶等。它的宗教功能大于艺术功能,在藏传佛教文化圈中历史长、影响广、生命力强大。画在唐卡上的佛、菩萨,作为移动的宗教圣物,代替了寺庙中的塑像和墙上的壁画,成为藏民们可以随身携带的崇拜物。当藏民在辽阔而荒凉的高地上逐水草而居时,只要把裹成一卷的唐卡系挂在帐篷里祈祷、礼拜,就能有一种精神寄托。
四臂观音唐卡
经历了近千年的洗礼后,唐卡题材已向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除了有佛、本尊、祖师、护法等神像宗教类外,还包括藏医、藏药、历史事件、人物传记、西藏风土、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宗教、人文、历史价值。因此,唐卡又被人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
唐卡的起源学术界观点不一,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1.唐卡是随佛教由印度传来的绘画形式。由意大利学者杜齐提出。他认为唐卡源于印度古老宗教布画“钵陀”,随佛教传入西藏。钵陀与汉地绘画不同主要在于画布,汉地绘画多为纸和绢,钵陀则以棉布为底,这与唐卡画布一致。此外,唐卡绘画中曼荼罗画为正方形画布、佛像画画布长宽比例为4:3,这都与钵陀相同。
2.唐卡受中原绘画的影响产生。由中国学者谢继胜提出。他在《唐卡的起源》一文中指出:“唐卡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并非来自印度,实际上他的发展演变过程从汉唐至宋元的中原汉地卷轴画的形成演变过程相一致,发源于蕃汉交往密切的敦煌,沿着佛教绘画的轨迹,由吐蕃旗幡画演变而成” 。
3.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所著的《释迦牟尼•水晶宝镜》书中所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一幅吉祥天母女神像,在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看到了这幅女神像,将此作为装藏,放在神像里了。此为西藏学术界对于唐卡起源之说。
4.唐卡是由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布画继承发展而来。苯教僧侣实用便携布画以便传教布道,后被佛教所用。
早期唐卡因经过朗达玛的灭佛,已无迹可寻,现存唐卡除有少数宋元时期的作品外,大多都是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时的集体作品。
画在唐卡上的佛、菩萨,作为移动的宗教圣物,代替了寺庙中的塑像和墙上的壁画,藏民们可以随身携带
13世纪末到15世纪是唐卡的鼎盛时期,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涌现出众多流派,流派之争甚是激烈。经过不断的斗争,17世纪中叶最终确立了唐卡的“标准式样”并沿用自今。
在清代,西藏唐卡是作为贡品进入宫廷的,其中有单幅画和整堂的组画两大类,尤以组画最为精彩。画面经营上,唐卡中心位置一般都会画一尊主要佛像或宗教大师,周围环绕着佛的各种化身,以及与佛有关的传说和故事。
常见的手绘唐卡又分为:彩唐(白底,用各种色彩绘制)、金唐(金色背景)、银唐(银色背景)、红唐(红色背景)、黑唐(黑色背景)。
四臂观音黑金唐卡
按材质细分,则名目繁多:
1.刺绣唐卡。用各色丝线绣成,这种唐卡坚韧耐用,不易毁坏。
2.缂丝唐卡。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在图案需要编织处,用经线交织而成,雕石镂木等具有立体效果。
3.织锦唐卡。质地多为缎,纬线由各色丝线组成,顺而间错提花织造,形成所需图案、形象、景物。
4.堆绣,也称贴花唐卡。先将各色彩缎剪成图形(人物、鸟兽、树木、楼阁、花草等),粘贴在唐卡底料上。
5.绘画唐卡。多是先绘画于纸、布、牛皮、羊皮等上,而后做成唐卡。它的基本绘画形式与壁画无二。后期的绘画唐卡有所发展,有的刻成印板印刷,则可成为“印刷唐卡”了。
6.珍珠唐卡。珍珠唐卡是唐卡画中的特殊品种,数量极少。现存西藏最古老的寺庙昌珠寺中的镇寺之宝——一幅元末明初的珍珠唐卡《观音憩息图》,长2米,宽1.2米,共用珍珠29209颗,镶嵌钻石1颗,红宝石2颗,蓝宝石1颗,绿松石185颗,珊瑚1997颗,用黄金15.5两,可算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唐卡了。
唐卡的画幅大小不等,大的几十米长,小的仅有手掌大小。现存于世的最大唐卡,是西藏布达拉宫所珍藏的长达50余米的两幅巨型唐卡。每年在这里举行的盛大隆重法会的核心仪式之一,就是在“晒佛台”上悬挂这两幅稀世珍品,供信徒们瞻仰膜拜。
在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以前都是民间画师供奉给寺庙的零散作品,从五世达赖起,成立了相当于画院的机构,进入了唐卡专门化创作时期。后七世达赖格桑嘉措时,成立了“拉日白吉社”,也就是官方性质的画院。这一举措,无疑推动了唐卡艺术的向前发展。
绘制唐卡的藏族青年
人们不仅将绘制唐卡当做是无比神圣之事,同时也将画师及其工作置于无比崇高的地位。非虔诚的佛教徒不能绘制唐卡,非品德高尚者不能绘制唐卡,女子更是不得绘制唐卡。唐卡的画师们不仅是最优秀的佛教徒,对佛教极为笃信,更多是画师本身便是僧人、活佛。绘画过程如同一场严格的宗教仪式,需诵经三天、沐浴、焚香。因为人们把绘制唐卡看作是一种宗教皈依和膜拜,一幅唐卡的绘制过程被认为是一次积善积德和崇拜佛法的行为,而不是艺术家随心所欲的自我表现。藏族画师也很少在唐卡上留名。
在藏传佛教中,佛像是不能放倒的,绝不允许将唐卡像汉地画家那样平放在地上或桌上绘制,否则将被视为对主尊的大不敬,画师必须将画布或靠在墙壁或用支撑物支撑的方式完成,这也增加了唐卡的绘制难度。
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一幅作品往往需要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主要有画布制作、打线素描、上色、染色、彩笔勾描、描金、铺金等许多复杂工序和步骤。
千手千眼观音唐卡
绘制唐卡前首先要根据画面的大小来选择尺寸合适的画布,沿画布的四边把它缝在一个细木画框上,画框的四条框都是用和普通铅笔粗细差不多的树枝制成,把细木画框上的画布绷紧,再用结实绳子把细木画框牢牢地绑在大画架“唐卓”上面,按“之”字形的绳路式样把细木画框的四个边同大画架的四个边绑在一起。
画布一般是浅色画布,不要太厚大硬。画布太厚太硬容易使颜料剥落和皱裂。最合适的画布是织工细密的纯白府绸或棉布,没有图案的白丝绸做画布也非常合适。有的唐卡尺幅很大,用一块画布根本不够,就需要把好几块画布用非常细密的针脚缝合在一起,缝好的几块布的接缝处不能有碍于唐卡画面的完整。
把画布固定在“唐卓”上之后,就着手进行以下工作:首先在画布上涂上薄薄一层胶水作为“底色”,然后晾干。涂淡胶的目的是防止画布吸附,渗入颜料,并防止颜料在画布上“变花”,使颜料涂上布面时不会失掉本色。此后,再薄涂一层有石灰的糨糊。等第二层涂料干后把画布铺到木板或桌面之类的平坦地方,用一块玻璃或贝壳、圆石等光滑的东西反复摩擦画布面,直到画布的布纹看不见时为止。
接下来便是画出主要的定位线。其中有边线、中心垂直线、两条对角线和其他所需要标出的轮廓线。用炭笔画出佛像的素描草图“白画”之后,再用墨勾成墨线,通常称墨线草图即线描草图为“黑画”。勾墨之后再根据画面描绘的水泊、河流、岩石、山丘、树木、云雾等景物的不同,在不同的景物上涂上相应的颜色。一次只上一种色,先上浅色,后上深色。绘佛像时,先绘莲花座,再画布饰,然后画佛身,眼睛先空着。画背景时,先浅色后深色。把上面所说的部分画完后,用金色画衣服上的图案,故称这些金色图案为“金画”。一些画面装饰和画面其他地方也用金色来勾边,称“金线”。最后,将所有需要用墨勾的线再勾勒一遍,然后再画上眼睛。点睛以后,这幅作品就算完成了。
涉及佛教题材的唐卡画装裱后,一般还要送寺庙内举行开光仪式,请喇嘛念经并在背面盖上金汁或朱砂手印,认为这样唐卡才算有灵气,才能成为圣物。
画师必须将画布或靠在墙壁或用支撑物支撑的方式完成,这也增加了唐卡的绘制难度。
绘制唐卡所选用的大都是矿物质颜料,除了金、银类贵重的有色金属外,还包括珍珠、玛瑙、珊瑚、绿松石、孔雀石、朱砂、藏采、石黄、雄黄、藏青等珍贵的矿物宝石,以及一部分植物类的藏红花、大黄、蓝靛、花青、胭脂等。矿物色具有高纯度、对比强烈、久不变色的特点。唐卡的主色有白、黄、红、青(蓝)、绿5种,副色有32种之多,都是以五种主色相调配产生。《佛教度量经》将主色与副色形象地比喻为父、母、子之间的关系,折射出藏族画师对唐卡所使用的颜色比例与配置其主从关系犹如家庭成员的等级身份一般,绝对不可忽视与混乱。
唐卡讲究夸张色与固有色并用,佛像基本上都施以夸张色。如绘制佛陀、观音、度母、金刚等用高纯度的白、绿、黄、朱等色,无论尺幅大小均以泥金勾勒平涂,力求达到富丽堂皇、高贵典雅的视觉效果。而景物则多以副色为之,这就与传统卷轴画对景物设色的观念不一样。
大威德金刚唐卡
唐卡中的各种神像,都是严格按照《佛教度量经》的形象、尺寸大小来绘制的,其神态表情、动作姿势,都有严格的规范;神像身体各个部位的尺寸、比例,也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些视觉形象通过人的眼睛,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在施色方面,唐卡也有独特的讲究,因为不同的色彩通过人的心理暗示,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通常我们在唐卡当中见到的红、黄、蓝、白、绿五种颜色,都与五行一一对应,也对应着人体的五脏——肝、胆、脾、胃、肾。画中的色彩通过眼睛进入人体,统摄五脏,使人得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唐卡中常常可以看到的绿度母形象,身体是绿色的,代表着降魔,可以带给人内心的宁静,会潜移默化地改善人的不良情绪。
“在东西方美术史上,唐卡属于没有走样的传统艺术门类,原汁原味地反映了佛教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唐卡与西方的宗教绘画有着许多的相通之处。正是因为虔诚的佛教信仰,才使得一代又一代的唐卡画工始终坚持使用相同的原料、相同的色彩、相同的尺寸以及相同的绘画技法,为我们留下了一笔极其宝贵的艺术财富。
虽然唐卡的历史悠久,但唐卡真正进入收藏市场的时间并不长。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刚刚兴起时,唐卡的价格一般也就两三百元。但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藏传佛教艺术品进入收藏市场后,唐卡收藏市场就开始升温,很多唐卡的价格突破了千元。从2006年起,因为唐卡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收藏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升温态势,基本上每年价格翻倍。虽然在中国唐卡价格越来越高,但与国外相比不仅价格整体偏低,而且仍属小众收藏。明清唐卡在2000年左右才开始出现在中国的拍卖市场,当时的拍卖成交价一般在1万元左右。2008年时,一件明正德“药师佛像图”唐卡就以1540万元创下唐卡拍卖纪录。2014年11月26日,上海龙美术馆馆主刘益谦以3.1亿港元拍下被称为“唐卡之王”的“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这件唐卡流入西方后,1977年首次出现于伦敦佳士得拍卖中,当时由一位印度收藏家以7000英镑拍得,随后于1994年100万美元易手,在2002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中又创下3087万港元新记录。
大白伞盖佛母唐卡
目前市场上,现存的历代唐卡中绝大部分是明清作品,但并非所有的明清唐卡都是精品,所以藏家在收藏时一定要慎重,并着重于:1.选择清宫御制或收藏的唐卡;2.选择题材独特的唐卡;3.选择刺绣和缂丝唐卡;4.多看,去博物馆、西藏的寺庙,去敦煌,去看石刻,熟悉了解藏传佛教的教派历史,熟悉了解唐卡的主要流派和风格,熟悉唐卡的绘制过程,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好唐卡,不要轻易出手,不要买赝品,不要买修复过的;5.一些现当代功力深厚、传承中又有发展的优秀唐卡作品,同样具有不菲的收藏价值。
下一篇:生活在一条毯子上的西藏人
工艺特产特点
冻石雕刻工艺品和印章的好材料,我推荐几种冻石和保养方法
冻石,简称\"冻\"。是用于雕刻工艺品和印章的材料,晶莹润泽,可分为多种冻石。冻石也可理解为冷冻的石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1-22
工艺特产特点
青海传统手艺成线上新时尚
“网友们,现在展示的是河湟刺绣产品,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青海省级非物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2-06-15
工艺特产特点
青海塔尔寺,那些僧侣、酥油灯以及磕长头的人们
前段时间出差西宁,完事后,朋友说带你去塔尔寺转一下吧。我说好。 塔尔寺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接合部,海拔2678米,周围峰峦环绕,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常值得到此一游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3-26
工艺特产特点
中国影像方志|湟中:卡约文化古羌遗韵 堆绣技艺色彩斑澜
浩荡的湟水孕育了灿烂的河湟文化,被视为青海的母亲河;湟中得名于湟水,意为湟水中游,是青海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3-18
工艺特产特点
什么是地毯砖?
地毯砖,顾名思义就是指效仿地毯逼真效果的一类瓷砖产品,传统的地毯产品很容易藏污物、不易清洁、不防水、不防潮,并且地毯打理起来也非常麻烦,而对于那些喜欢地毯的朋友来说,要不要用地毯对地面进行装饰,的确也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2-07
工艺特产特点
流传千年、雅士文人专用的藏香为何如此让人迷魂?
这几年,在挑剔观众的监督下,电视剧越拍越专业。许多电视剧,除了剧情吸引人以外,某些细节,也让人津津乐道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8-23
工艺特产特点
史上最全盘点!藏饰种类居然有这么多种,你认识哪几个?
藏族人笃信藏传佛教,所以藏民无论男女老幼,身上都挂着一些寓意吉祥的饰物。活佛或高僧开过光的,还可以当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7-15
工艺特产特点
虽然都出自羊身上,一字之差大不同!羊绒、羊毛你要分清!
冬季保暖,你会选择羊毛衫还是羊绒衫?羊毛羊绒,两者都出自羊身上,虽然只差一个字,但区别可不是一星半点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9-29
工艺特产特点
玉树的碰撞 虔诚的信仰与现代的激情
青海玉树州位于三江源头,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州府所在地结古镇的海拔,在青海各县市中排名并不算很高,以3710米的高度位列第八。玉树,树贵如玉,其藏语意为“遗址”,素有名山所宗、江河之源、牦牛之地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6-10
工艺特产特点
民族瑰宝——贵南藏绣
21号上午,全国融媒体采访团走进青海省海南州贵南藏绣生产基地,藏绣源于公元9世纪,与唐卡和堆绣并称为藏传佛教三大艺术,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刺绣派系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藏绣不断吸收中原文化、中西亚文化及藏传佛教文化中的艺术手法,技艺日趋成熟,已经成为青藏高原特有的文化艺术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2-15
工艺特产特点
西藏人民民族特色的刀具:藏刀
藏刀,又称藏腰刀,它不仅是西藏人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用具,而且由于它的形状、工艺等都具有独特的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4-30
工艺特产特点
彩陶之乡墨染乐都
有人说,依山而居,傍水而生,朝起夕落,繁衍生息的乐都是养育生命的热土,是生机勃发的大地,是内容丰满的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7-16
工艺特产特点
唐卡有哪些种类?其功能是怎样的?
唐卡的种类唐卡种类是指用不同的材质,以不同的工艺描绘或制作出来的唐卡,就目前所发掘的实物来看,西藏早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4-07
工艺特产特点
唐卡的艺术特点 唐卡的发展与创新
唐卡不仅作为一种宗教用品,也作为一种珍贵的艺术品,唐卡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市场价值彰显出唐卡的发展与创新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3-21
工艺特产特点
关于和田玉的一些基础知识普及
说起和田玉,其实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我们,可以说无人不爱玉。但同样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人爱玉而不敢买玉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6-03
工艺特产特点
藏饰大片——天路
摄影 、后期 / Michael出镜 / 南茜化妆 / 榕榕约片 / michael_xdshi格桑花的祝愿你可曾听见一句句都是心灵的呼唤愿雪域的明天辉煌灿烂愿幸福吉祥永驻高原 蜂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4-30
工艺特产特点
土族盘绣|针尖上的传奇,绣出来的惊艳
做盘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满足、忘我、上瘾、乐此不疲……一针一线勾勒出了属于自己的七彩人生,感受时光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9-08
工艺特产特点
起球、静电、难清洗?1分钟帮你避开“羊绒单品”3大雷区
相比羽绒的臃肿、风衣的单薄,羊绒羊毛显然能兼顾颜值和保暖性,是我们衣橱中最佳的增温救急C位单品! 不过在剁手羊绒羊毛单品的同时,经常会碰到品质参差不齐、容易起球、清洗护理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本期“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1-01
工艺特产特点
班玛黑陶上的历史
看到班玛黑陶之后,我一下就想到了西夏黑陶。 一只西夏黑陶上有一只白色的兔子,它也让我想到了巴颜喀拉山麓的一只野兔。 没想到,我会在那个地方碰见一只灰色的野兔。那个地方在巴颜喀拉北麓,是一条山谷。我去那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5-20
工艺特产特点
深度了解酥油花制作,青海塔尔寺如何传承国宝非遗艺术
桑烟缭绕的莲花山拗里,玛尼堆上的五色经幡在微风中飞舞,每年的正月十五,塔尔寺就会迎来一年一度的酥油花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5-06
工艺特产特点
青海先民4300年前手制的半山彩陶,今已成知名文物,一文尽赏其美
实拍文物·让美流传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彩陶器距今约4600—4300年,最早是在甘肃省临洮县半山村发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2-29
工艺特产特点
【非遗知多少】青海非遗——藏族黑陶烧制技艺
囊谦藏黑陶又名“吉曲山荣黑陶”,主要流传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吉曲乡山荣村。藏黑陶曾是囊谦千户时代二十五族的贡品。在历史发展中,囊谦黑陶一直留存在当地藏族的文化、宗教活动中,有专门从事烧制黑陶等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3-26
工艺特产特点
超简单的家庭地毯清洗方法
现在很多家庭都会使用地毯,有的是用于装修,有的是起到美化的作用,还有的为了铺在地上防止小孩摔倒碰到的,因此现在地毯的使用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地毯由于它的材质的特殊性,因此很容易粘到灰尘,如果不及时清洗很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2-14
工艺特产特点
一起来刺绣!用简单的图案,DIY上色彩,刺绣超有趣(附模版、教程)
纸艺网的小伙伴们 你是否还待在家中没有去上学? 或者你家的小孩儿是不是还在家中 没有去学校,在家就是闲着。 日子过得特别的无聊 又没有规律 我跟小编一起来学习制作简单的刺绣吧 这些刺绣非常适合小朋友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0-11
工艺特产特点
中国藏绣艺术之乡,高原上传承者,传统民间刺绣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远处巍巍而立的雪山下,湛蓝的青海湖和广袤的草地遥相呼应,成群结队的牛羊,还有美丽的藏族姑娘,一副精湛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