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仰韶文化里读懂7000年前的中国!
当人类能够制造陶器的时候,人类已经经过漫长的发展,这时人类的精神需求也随之要迫切得到极大地满足。文字的真正发明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已难以辨认,我们只能依靠考古学家从地下发掘的文物来给我们提供一定的线索。在这些文物中陶器是人类通过创造性活动将一种物质人为地转化成一种新的物体,而又在这些陶器的纹饰上,先民以特殊的符号书写着那时人类自己的历史。
一、彩陶纹饰中最早关于文字的符号记录
在我国,考古学家最早发现带有文字符号的陶器是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在这些陶器上描绘着各种不同的符号,这些符号刻画虽然简单,但其所在部位、形状和大小都很有规律,显然这些符号不是随意刻画的而是含有一定意义。
在接近文字出现时代的某些彩陶纹饰中,已经是有明确所指的表意符号和象征符号。表意符号是用图形表示词语的意义,特点是图形词义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在彩陶纹饰中,表示水就画三条波形线,画一个斧头表示“农作工具”的概念。所谓象征的表达方法,是说所画的东西不应从表面去理解,而是应体会它的引申意义,例如,彩陶纹饰中看到的顶头有日、中间有云、下面有火的纹饰,表面理解可以理解成火烧太阳,那它的引申意义可以是夕阳落山。符号中还有些是代表抽象的概念,例如纹饰中的×这个符号,表示“打破、分开”的意思。
在最早发现文字符号时期,人类就是用这样单一的符号来对具体、个别、当下的对象事物进行命名,这种简单的符号称之为命名符号。苏珊.朗格曾提出,“符号化的需要”是人类一直进行着的一种基本需要,它将激发人类富有智慧的想象力。因此,在真正的文字还没出现之前,人类就已经学会使用这些命名式的“文字符号”来记录事情。
二、彩陶纹饰中文字符号的演化
《中国文字的发展》书中提出,考古学家发现带有文字符号的陶器是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与其陶文年代不差先后的是姜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文,紧接着的就是马家窑文化遗址中柳湾文化时期的陶文。
依据考古学家发现的带有文字符号的陶片,笔者按年代时期归纳出以下陶片上的文字符号的特征: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彩陶纹饰中刻画有文字符号的种类有5种,这些符号已经脱离图案性质,有简单固定的结构;公元前4600年左右的姜寨文化时期,刻画有文字符号的种类有38种,这些符号笔划整齐、结构有致,与图案完全绝缘,已经有标准化的文字符号;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柳湾文化时期,刻画有文字符号的种类约130种以上,这些符号笔划尽量简单,区别尽量明确,外形上臂甲骨文还老。
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文字符号是从象形到最后的特定符号是有一个简化和变化、约定俗成的过程。整个演化过程中,陶片上的文字符号都以推论性符号居多,何谓推论性符号,简单的命名符号不能表达较为复杂的事物,于是人们就把一些对某些事物、状态和动作的命名符号,以一定的语言符号连接规则“接合”起来,来表达对事物的一种概念、判断和推理关系,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推论性符号。
因此从最早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命名符号演化成柳湾文化时期的推论性符号,彩陶纹饰上的文字符号是随着人类精神需求发展的,柳湾文化时期的先民已经不能以单一的符号形式进行生活交流和生产农作,必须运用到新的载体表现来满足现状,这也是推论性符号产生的必要条件。然而彩陶纹饰承载着这些文字符号的来源,从文字文明发展历程来看,彩陶中的某些符号已接近于中国早期象形文字的符号化,在甲骨文之前,与汉字最接近的图形就是彩陶纹饰。
三、彩陶纹饰中的图画文字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说过:“中国文字成熟可分为三期:一、纯图画时期;二、图画佐文字期;三纯文字期。纯图画期是以图画表达思想,全无文字。”彩陶纹饰就是以纯图画的形式进行描绘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当时的精神状态和表达。而彩陶纹样和文字都是人表达自己的认识和心声的一种方式和形式,纹样是人直接用绘画的先天性的方式中的一种表述,把彩陶纹饰作为文字前的“文字”是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
在彩陶晚期辛店文化时期中,彩陶纹饰与之前的文化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其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由偏重装饰性向符号性发展,大量运用多样变化的直线和象形符号。这些符号附于复杂化、形态化、观念化等特征,我们把这一类的符号称为表象性符号,表象性符号主要表现人类的情感领域,往往具有偶然性和独创性,它具有神奇的表现力。
因此此时期下的文字符号不仅仅有记录功能而且还带有类似于文字诉述的表达情感功能。原始纹饰或符号作为特殊的“文字”,下面就用一组“图画文字”来说明这种纹饰图画附于“文字表达情感的性质”。
从符号的功能角度说,作为新石器彩陶纹饰中的文字符号,它具有记录和表达情感的功能。从文字发展史角度说,它推前了汉字产生的时间,可以更好的探讨汉字的起源和变化发展。研究彩陶时期的文字符号,让我们了解人类在原始生活中利用附于艺术性的符号作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法,一种不可代替的精神需求。
回望历史,我们才能懂得,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的路。
工艺特产特点
西宁非遗知多少丨湟中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
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是湟中银铜器加工工艺的技艺,经过明清以来数百年的发展,成为了湟中当地最为兴盛的手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3-13
工艺特产特点
他们,用指尖的技艺,让全世界看到青海的美
指尖翻飞 一朵栩栩如生的花朵就呈现眼前 小锤敲击 一把银壶边上精致的花纹就渐渐显现 11月26日下午 外交部青海全球推介活动非遗展厅内 由青海非遗传承人及手工艺人带来的现场展示 吸引了诸多嘉宾好奇的目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6-01
工艺特产特点
囊谦:黑陶艺人们的执着追求
通过“扶贫车间”带动,一批批农牧民走上脱贫增收致富路。7月4日,在玉树州囊谦县扶贫产业园,才角仁增的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5-20
工艺特产特点
探秘昆仑玉的世界
雾雪看满怀,兰荃坐盈掬孤光碧潭月,一片昆仑玉昆仑玉,又称青海玉。产自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青海省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2-23
工艺特产特点
非遗|4000年囊谦黑陶传承变奏曲
▲ 藏黑陶海拔4000多米的青海玉树囊谦县是玉树文明的发祥地历史上这里曾是二十五个部族的统治中心,亦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8-29
工艺特产特点
青海:古羌人的前世今生
羌人故地-大通河流域说起青海,有一首唐诗这般描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6-28
工艺特产特点
解析尼泊尔半机器半人工绘画的唐卡
解析尼泊尔半机器半人工绘画的唐卡目前尼泊尔也有很多绘画唐卡的艺人,随着科技发展,在尼泊尔也出现了很多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0-14
工艺特产特点
“品文化·看果洛”系列报道之七:异彩纷呈的果洛手工艺(上)
高寒、荒芜、苍凉……在没到过果洛的人们的印象中,那里不管在地理还是文化上,都十分神秘。但当人们真正走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2-05-30
工艺特产特点
为什么藏族人们都喜欢把饰品挂满全身,你知道吗?
走在西藏的大街小巷,你会看到不管男女老少,身上都挂着漂亮的各种饰品,像是土豪一样的装扮,其实这是有原因的,以前的藏族人们多以游牧为主要的生活方式,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时常需要根据自然变化而迁徙,所以每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5-28
工艺特产特点
一起来刺绣!用简单的图案,DIY上色彩,刺绣超有趣(附模版、教程)
纸艺网的小伙伴们 你是否还待在家中没有去上学? 或者你家的小孩儿是不是还在家中 没有去学校,在家就是闲着。 日子过得特别的无聊 又没有规律 我跟小编一起来学习制作简单的刺绣吧 这些刺绣非常适合小朋友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0-11
工艺特产特点
探索古老藏族绘画艺术——掐丝镶嵌珐琅唐卡
美轮美奂的“掐丝镶嵌珐琅唐卡”掐丝镶嵌珐琅唐卡又称金丝彩釉画元朝时期由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4-23
工艺特产特点
藏族唐卡的艺术特点 藏族唐卡的历史发展
藏族唐卡在文化艺术中的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藏族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艺术风格。西藏唐卡一般是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4-01
工艺特产特点
青海湟源:包粽子“晒”香包
光明日报记者万玛加日月山下,湟水河畔,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丹噶尔古城内热闹非凡,包粽子、绣香包,一派端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2-05-15
工艺特产特点
噶玛嘎孜唐卡 | 一段传承千年,未完待续的故事……
罅隙流逝间,沧海幻桑田。多少善,多少悟,多少轮回,被记载? 岁月已逝,珍贵犹在。看似简单的唐卡,蕴含着万千故事。它从久远的佛像中走来,带着柔软而又充满力量的光芒。 《佛本生转如意藤》组画之六 朗卡杰绘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1-13
工艺特产特点
30多种藏草药?纯手工制作?走进藏香发源地,探秘背后的故事
这里是藏香的发源地,也是藏文字的发源地。这里,便是西藏尼木。在西藏旅行的时候,有幸去参观了尼木藏香的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7-19
工艺特产特点
青藏高原上这门艺术精品,只有在冬季才能制作
雕塑艺术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塑雕艺术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可用各种如石膏、树脂、粘土、木材、石头、金属等材料进行雕、刻、塑。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4-11
工艺特产特点
看看3组四川凉山盐源照片,欣赏原矿三无盐源玉化料雕刻各种题材
溪山访友•山水高贵粉紫带蓝色系万里长城俏色巧雕山水多色系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2-05-04
工艺特产特点
当唐卡遇上景泰蓝,青海便诞生了一项非遗,富了一方百姓
青海是一个美丽而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国最大湖泊青海湖、天空之镜茶卡盐湖、万山之宗昆仑山、万宝之山祁连山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12-23
工艺特产特点
自从买了牦牛角手串,再也不用担心流鼻血了
提及藏区,第一印象就是神秘。牦牛听过太多文艺青年讲过藏区的事情,以致于在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看来,藏区就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10-28
工艺特产特点
解读藏地密码玛尼石,有千年历史的玛尼石到底暗含什么深意?
在藏地,你常常可以看见这样一个场景:脸上布满皱纹的老阿妈,口中一边默念祈福的密语,手中的石头触碰到额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6-13
工艺特产特点
湟中非遗经典|西宁回族花花制作技艺(市级)
西宁回族花花制作西宁回族花花制作技艺分布区域为青海省西宁市。回族民间传说,面花艺术早在元代就已流行,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2-06-05
工艺特产特点
怎样区分“青海翠”和翡翠,再不知道就要被坑了
市场上有太多相似的玉石让人眼花缭乱,乍一眼看上去真的很容易混淆。看这几件料子,你觉得它是什么玉料?有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6-05
工艺特产特点
指尖上的浮雕——湟中堆绣
八宝 徐全熙 作堆绣起源于唐朝,到明朝有了进一步发展。据《中国美术》记载,它最初是由刺绣艺术发展而来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1-04-15
工艺特产特点
“藏绣之乡”不在西藏,而在青海贵南,藏绣作品远销国外
因缘际遇,某一天,我去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沙沟乡德茫村,遇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藏绣的传承人:拉毛叶忠。 去德茫村的路很不好走,一条泥土路,尘烟滚滚,开了很久。是个深秋,车窗外一片荒芜,满眼土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3-12
工艺特产特点
青海塔尔寺“晒大佛”【视频 图片】
点! 每年5月的第一个月圆之日,为的是纪念佛陀出生、成道、涅槃。该节日得到了联合国的承认,全球每个佛教或以佛教为主的国家和地区,都会在这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中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可以说这天是属于全球佛弟
编辑:青唐小将军 发布:20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