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网 XiBeiTeChan.CoM

黄河的源头到底在哪里?什么才是中国人一生最伟大的朝圣?

作者:路灯摄影 时间:2020-05-21

前言 一次旅行,一种心情,一个故事

说说这次旅行

2016年7月7日,中国首个穿越三江源国家公园自驾游线路之“黄河寻根溯源之旅”发车仪式在黄河源头山东东营黄河口湿地生态园举行。玉树州旅游局局长阿夏永红在活动上提到“走进黄河源,祭拜母亲河,是每个中国人一生追求的伟大朝圣。”,这让在场嘉宾和观众满怀激动,很多人想跃跃欲试和车队一起开启黄河朝圣之旅。

“黄河寻根溯源之旅”玉树行车队,历时十天、三十四人、八辆越野车、行程4033公里,从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出发、沿着黄河流域途径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最终到达黄河源头青海玉树约古宗列。

山东东营——山东淄博 ,山东淄博——河南洛阳,河南洛阳——陕西渭南,星宿海——黄河第一桥,黄河第一桥——黄河第一乡,黄河第一乡——叉路口(黄河源头第一县方向),叉路口(黄河源头第一县方向)——黄河第一家,黄河第一家——黄河源头约古宗列。

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孕育了华夏民族5000年不朽辉煌历史。黄河寻根溯源之旅,不仅是对于黄河母亲的朝圣之旅,还是5000年华夏文明的追溯之旅,更是玉树州政府的一项极富创意的“创客”行动——“作为黄河源头所在地,以祭拜母亲河的自驾朝圣之旅积极响应黄河流域的生态旅游共建活动”。

行前准备

衣服:冲锋衣、牛仔裤、保暖裤、外套、短袖衬衫、长袖T恤、徒步鞋、魔术头巾、冲锋裤、太阳镜、口罩、手套、遮阳帽;

药物:红景天胶囊、高原安、消炎药、创可贴、退烧药、感冒药、肠胃药、防虫膏药;

日常用品:牙刷、牙膏、防晒霜、润唇膏、湿巾纸、卫生纸、毛巾、水杯、剃须刀、面膜、雨伞、洗面奶、沐浴露等。

最重要的是你的个人证件非常重要!

交通

全程八辆牧马人越野自驾,强悍的动力支撑了我们的黄河寻根溯源之旅,全程四千多公里的路程常青国际的司机师傅们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经验丰富,体贴细心,有他们做保障,我们的黄河行才得以圆梦成功,向他们的团队致敬!!!

住宿

整个行程中,大多数地方的酒店住宿条件都不错,这些酒店都可以通过其官网或是旅游网站预定,预定时尽量选择可以限时取消的酒店。

美食

因为全程都是自驾,我们对吃的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是一定要带足干粮和水,可以多备些八宝粥、糕点、肉干、巧克力、红牛以及葡萄糖等,以备不时之需。

关于高反

路过高海拔的地方不一定会高反,但是长时间待在高海拔的地方,就会有高反。每个人高反程度有轻有重,高反最明显的是头痛、嘴唇发紫、呼吸急促,夜里无法入睡,躺在床上都可以感觉到心脏在拼命的跳动。有些高反严重的吃啥吐啥,嗜睡,还会发烧。

在高海拔地方首先注意不要剧烈运动,少食多餐,不要洗澡。另外,由于高海拔地方温度低,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感冒,可以吃点预防感冒、清热解毒的药。吃什么能预防高反呢?有人吃了红景天、西洋参,还是会高反。多喝葡萄糖水、酥油茶会舒服一点。

第1天(2016-07-08)

东营黄河口湿地生态园

2016年7月7日,中国首个穿越三江源国家公园自驾游线路之“黄河寻根溯源之旅”发车仪式在黄河源头山东东营黄河口湿地生态园举行。

“黄河在青海玉树境内,藏语称“玛曲”,意为孔雀河,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麻多乡约古宗列。东营作为黄河的入海口,在近几年的湿地公园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土地面积增长最快的新生湿地,是中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东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融广阔、纯朴、神奇、野趣为一体的黄河口景观、湿地景观、鸟类景观和滩涂等自然景观。本次黄河寻根溯源之旅将贯彻宣传中央“五大发展理念”,探访黄河沿线各省区市,穿越华夏文明沧桑巨变,以生态体验、游憩服务、环境保护为核心,反映黄河沿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成果,为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助力。“

东营河畔假日酒店

在东营湿地公园拍摄完,可以入住东营河畔假日酒店,这家酒店以喜文化为主,濒临河畔,环境优雅,位置位于东营区东城曹州路南首与玉带河路交汇处向东500米处。

第2天(2016-07-09)

河南郑州伊洛河入黄河口

2016年7月9日,我们穿越三江源国家公园自驾游线路之“黄河寻根溯源之旅”第二站到达郑州, 我们拜访了黄河水利委员会,听取了专家对河南黄河段的介绍。

我们还获得了郑州市水上运动协会副主席朱磊及其团队的热情支持。在他们广泛的配合下,我们自驾团队在伊洛河入黄河口,和运动员们一起在黄河上完成大约11公里,总共花费了5小时,让我们着实体验了黄河母亲的热情……黄漂体验结束之后,本次媒体团自媒体大咖刘立和漂流亚运会冠军阿尤进行了取水仪式交接。阿尤说“这次黄漂大家玩的很开心,我们之间也培养了浓厚的感情,希望你们下次再回河南,我们一起黄漂!我们由衷的感谢你,不远千里把我们河南黄河之水带到黄河的源头!”

黄漂是一种户外探险运动。历史上,第一次黄漂,离不开河南人。1987年,一群正处在“精神青春期”的年轻人自发组织河南黄河漂流探险队,与北京青年黄河漂流队、安徽马鞍山黄河漂流探险考察队协作共进,成功首漂黄河,被誉为“人类漂流史上前无古人的一次壮举”:这是中国人首次用无动力工具完成的对黄河的全程漂流探险,漂流队一寸不落漂完了黄河全程,整整花了6个月时间,填补了世界探险史的空白。当时参与黄河首漂的队员之一就是朱磊,而后三十年他不断推广漂流运动,先后六次进藏,并把三江源称为他的第二故乡。近几年,他都会带着队员参加三江源漂流大赛。

进入河南,我们的黄河寻根溯源之旅渐入高潮,这是因为河南黄河流域对于华夏民族文明发展的贡献深厚。我们带着向黄河母亲朝圣的梦想,一路思考“”黄河和河南华夏文明历史纠葛“!河南人说虽然我们很爱黄河,但是黄河又像是河南人头上悬着的一盆水,因为黄河泛滥似乎是历史上一个永久的话题。无论曾经这种纠葛如此的惨痛,逶迤黄河还是把她最精华的内容留给了河南。在黄河的帮助下,土地得以在中原大地上逐渐积累壮大。中华文明的萌芽就生长今河南境内黄河曾经泛滥的地方。土地和文明的行成都有赖于黄河不羁的流淌,民生也依赖于这样的温床。在河南人即爱又恨的岁月里,在3300多年的河南历史里,有超过20个国家在此建都。曾经高度发展的商业文化,让北宋一度成为世界最富有的国家。更甚之,现在遍布南北的汉人里,又有几位不是“河南人”?

此刻来看,这条“黄河寻根溯源之旅“自驾线内涵深刻,我们不仅在于切身体会黄河母亲的真性情,还在于唤起大家对于华夏文明和黄河千年纠葛的深刻理解和回归!

黄河边的美食

郑州河段间水流势缓,饵料丰富,鲤鱼较容易存活和产卵。许多鲤鱼在此觅食养憩,间或操练,以健体魄。所以,这里的黄河鲤鱼,都极其肥硕健壮,黄河中下游的鲤鱼形体较宽胖,头部稍短,体色稍黄,肉肥味美。

鲤鱼鲜嫩肥美,营养丰富。《食疗本草》称:“将鲤鱼煮汤食,最有补益而利水。\"《枣林杂俎》称:\"黄河之鲤,肥美甲天下。\"所以,郑州沿黄地区到处都有烹烧黄河鲤鱼的餐馆。

以黄河鲤鱼作主料的名菜有:\"糖醋黄河鲤鱼\" \"五香糟黄河鲤\" \"红烧黄河鲤鱼\" \"清蒸黄河鲤鱼\" \"干烧黄河鲤鱼\" \"姜葱黄河鲤鱼\" \"棒子黄河鲤鱼\"等。其中, \"糖醋黄河鲤鱼\"名气最大。

向山西壶口出发

在郑州出发,我们在雨中向山西壶口出发,此去需要近七个小时的路程。

第3天(2016-07-10)

山西壶口瀑布

山西壶口瀑布,这里是黄河在中原最壮烈的表情!

2016年7月10,中国首个穿越三江源国家公园自驾游线路之“黄河寻根溯源之旅”玉树行第三站到达山西壶口瀑布,刚走到壶口瀑布景区门口,一群牵着白色羊皮挂和扎着白头巾的最后一代黄河纤夫微笑的迎接我们,他们温暖纯净的笑容,让我们即可感到无限阳光和温暖。在黄河纤夫们带领下,我们先去一睹“壶口瀑布”的真容,瞬间我们被她的气势所震撼:滔滔黄河在此被两岸苍山挟持,束缚在狭窄的石谷中,300米余宽的洪流,骤然收成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山鸣谷应,最后从20米余高的断层石崖飞泻直下,跌入30米余宽的石槽中……可谓万千气象一壶收”。壶口瀑布,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天然瀑布,是黄河在中原最壮烈的表情。在中国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发展历程中,壶口瀑布的奔腾汹涌的气势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的精神中。

50年前,每有黄河运输船从这里经过,因为壶口瀑布是无法行走的,就需要黄河纤夫在壶口瀑布上游拉倒壶口瀑布旁侧的黄河行船道上,这里曾经上演过多少辛酸血泪的故事,如今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从面前那张张爬满皱纹的黄河老纤夫脸上,可以看出他们每个人背后都隐藏着一段艰苦的岁月。

如今,这些曾经的黄河纤夫们都年岁已高,比如这位年过70岁的张老头,他一共有三个孩子,其中只有一个孩子随他在壶口瀑布聚居,旧时他住在壶口瀑布对面的山上,房子是标准的窑洞,如今他们一家舒服的住在景区内部。每天在壶口瀑布里穿着山西羊皮挂和牵着心爱的小毛驴,让游客们体验最乡土的热情。没有人比这些黄河纤夫对黄河更有深切的感情,用了几乎大半生时间都在黄河上拉纤,对黄河的丰富了解,让他们知道随手指一处黄河,他们就知道黄河的深浅,我们看似简单的黄河浪花,他们就可以知道是不是进入旋涡,如果游船进入旋涡,没几个小时你出不来。

当这位50岁的黄河老纤夫把黄河圣水送到旅行家刘立手中的时候,老纤夫很朴实热情的嘱咐我们“请把我们山西壶口对于黄河源头的崇敬带过去,把我们这群老头对黄河母亲的爱,以及我们也想朝圣的愿望一并带到黄河源头!感谢你们的到来!未来有机会我们一定也想前往源头朝圣”。

山西位于黄河中游地段。如果翻开华夏文明史,中国5000年华夏文明都可以在山西发现印记,比如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和炎帝、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唐太宗李世民都和山西有各种关系;山西同时是中国北方主要发达地区,秦汉魏晋元时期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山西人更是“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历史上著名的山西人如卫青、霍去病、寇准、司马光等。总之,虽然黄河母亲孕育了华夏文明,但华夏文明的辉煌成绩,谁能说离得开山西人?

第4天(2016-07-11)

陕西延安安塞

2016年7月11,我们穿越三江源国家公园自驾游线路之“黄河寻根溯源之旅”玉树行第三站来到了陕西延安安塞县,以前听到安塞这个名字是从安塞腰鼓开始的,而我们来这里也正是要拍摄安塞腰鼓的场面。来到安塞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头一面巨大的腰鼓,

安塞腰鼓在这里又称花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最先作为驱邪的打击乐在社会上流行,以后又作为助阵的声乐用于战争。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演变为欢度佳节、庆祝胜利和丰收的民间艺术活动。安塞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县民以纯朴、诚实著称,由于交通的阻塞,致使古老文化艺术能够跨历史时期地保留下来,成为黄土文化中极其珍贵的部分。随着技艺的不断更新,腰鼓越来越受到中外人士的亲睐,堪称“中国一绝”。

第5天(2016-07-12)

内蒙古包头·赛汗塔拉城中草原

第一次来到内蒙,脑海里全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场景”,包头的黄河与别处不同,缓缓地流,静静地流,和城市的关系虽然密切,但不依赖,与兰州的穿城而过不同,它只是轻轻打个招呼,擦着城市的边缘踱过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条黄河水养育了沿岸的中华儿女,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第6天(2016-07-13)

宁夏沙坡头

沙坡头因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第二站而闻名国内。它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卫县近郊,是一处景色绚丽、广阔无际的自然保护区。 在沙坡头旅游区内的景点颇为众多,集广袤的大漠、波涛汹涌的黄河、挺拔的高山、苍翠的绿洲为一体,既显江南之美丽景色,又不乏北国的大好风光。

这里是一望无际、烟波浩渺的大沙漠,而脚下则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沿岸山峦叠嶂,挺拔险峻,万里长城若隐若现在山群之间。在旅游区内还有一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泪泉,这里泉水清澈明亮,四季不枯。

最受游客欢迎的便是金沙鸣钟了,浩翰无垠的腾格里沙漠,沙海莽莽、金涛起伏,这里是体验滑沙活动最好的去处。

第7天(2016-07-14)

甘肃兰州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坐落于一条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谷地,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沿黄河两岸,开通了一条东西50多公里的滨河路,并打造了全国唯一的城市内黄河风情线,被称为兰州的“外滩”。

第8天(2016-07-15)

青海青海湖

青海湖本来没有在我们的行程范围之内,不过7月是青海湖最美的季节,于是阿夏永红局长临时决定带我们去见识一下这个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看看那铺满大地的油菜花。

青海湖在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清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

第9天(2016-07-16)

青海贵德

“天下黄河贵得清”,在贵德,黄河水是清澈透明的,可以直接饮用。据了解,黄河水清的原因是由于上流水库的沉淀作用,所以上下游河水浑浊,但只有贵德水段清澈。浩浩汤汤的河水东流而去,透出霸气之美。

贵德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中原王朝、鲜卑、吐蕃等均在贵德留下了历史印记,境内“马家窑”“卡约”文化遗址、汉唐古堡、明清楼阁记载着贵德的历史发展和文化演变。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古建筑群—玉皇阁集儒、道、佛为一体,摒弃门户之见,并存相依,是贵德多元文化、多种宗教融合相安、和谐共存的历史见证。

因为贵德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北部,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四山环抱的河谷盆地,所以境内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

青海贵德乜纳寺

乜那寺又称“贵德白塔”,因乜纳氏族为主所建而得名,初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180多年的历史,是青海第一塔。

相传塔基底部埋有避水宝珠,经黄河千百年冲刷,仍不坍塌,被誉为“避水宝塔”,是贵德县“古八景”之一。

第10天(2016-07-17)

青海鄂陵湖、扎陵湖

当我站在鄂陵湖边,我人生第一次被这样的静谧的、清澈的湖所震撼,远处眺望,青蓝色的湖面上没有一丝波纹,野鸭们在这里享受着这世上最大的自由空间,悠闲地像欧洲贵族。当我正在为鄂陵湖女神的绝世美貌所折服的时候,同行的小伙伴有的在湖边玩上了扔石头,我们刚刚还赞叹这里的静谧,此时不远处湖面突现很大的黑色蘑菇云,难道是我们惊扰了鄂陵湖女神的梦乡,她瞬间让风雨来驱赶我们……即使这样鄂陵湖女神的美丽依然是举世无双,世间难觅!

从鄂陵湖驱车大约15公里就到了扎陵湖。扎陵湖比鄂陵湖看起来大好多,远远看去南北非常宽。事实上,1000多年前,文成公主风尘仆仆,不远千里到达海拔4300米以上的鄂陵湖,并与松赞干布第一次相遇。其实当时应该只有一个扎陵湖,古称“柏海”,据说水域面积与鄱阳湖差不多,但后来水源匮乏,明清之时退缩成两个湖,才有了另外的小湖——鄂陵湖。扎陵湖是唐蕃古道的重要地标之一,文成公主似乎是唐蕃古道故事中最重量级的女主角,她也许是这个世上第一个来黄河源头朝圣的汉族皇家女子吧!

你知道吗?我觉得扎陵湖最美的时候,是天边最后一缕阳光即将落下,天上各种奇妙的云在扎陵湖里像照镜子比颜值的时刻,美得实在难以用言语表达。

青海格萨尔王登基台

离开扎陵湖几十公里,大概晚上8-9点钟,太阳就要落山的时候,我们到达了格萨尔王登基台,这里是《格萨尔王传》中格萨尔王赛马夺魁而称王登基的遗址,位于青海省曲麻莱县麻多乡20多公里扎加村一处高坡向阳一侧,面向湖泊密布的星宿海。遗址背靠一处小山坡上,系用厚石板筑成,台长1.8米、宽1.4米、高2米,顶端是一块3平方米的平整巨石,高台用石料约15吨。这是《格萨尔》学者经过两年多的考察及鉴定,认为格萨尔赛马称王登基台遗址和史诗中描述赛马称王的场景吻合,已经被世代民众认可。

说起格萨尔王,格萨尔王对藏民而言,就像我们对黄帝、伏羲一样出名。《格萨尔王传》共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是世界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故事情节非常正能量,有点明清小说的风格,大致讲述了格萨尔王为了拯救人类,下凡做国王,打来打去,杀恶魔,当然少不了有惊无险的经历,最后理所当然地大功告成,转回天界。故事中,你会发现藏民的佛祖更通情达理,不像中国神话故事里的该下地狱的下地狱,该上天堂的上天堂,只不过因为格萨尔王的善念,地狱里的兄弟借格萨尔王的娘和妃子的光,都上天堂了,一个也不少。

第11天(2016-07-18)

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停留约古宗列

黄河源头在哪里?

【黄河园区、源头“玛多县”和“麻多乡”的实质区别】

玛(麻)多,即玛(麻)曲上游,玛多县,即黄河上游,在玛曲曲果(藏语意为黄河正源)有个麻多乡,又称黄河源头第一乡。

从藏族语音来讲,二者是一样的,这两处均指黄河上游,为了有所区别,在汉字标注方面,才有玛多和麻多之分。但从行政区划和“河源为长、水量为大”的科学卫星遥感测绘来看,这两地不仅居于不同县治,而且还分属不同自治州,其河源评说,实质上有根本区别。

玛多县属黄河园区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下辖,而麻多乡则是真正意义上的黄河源头隶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下辖。

玛多县牛头碑位于扎陵湖、鄂陵湖旁的措哇尕泽山顶,属无水之源,但因两湖观望,可以认定为黄河园区,真正源头由此前往曲麻莱县麻多乡方向行径108公里,位于郭阳村约古宗列湿地,到过黄河源头的人知道,约古宗列是高原典型湿地区(其造型藏语意为炒青稞的锅),于1951年9月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进藏途中路过约古宗列亲笔题词“赞叹黄河源头、赞叹藏汉携手、赞叹人畜兴旺”,于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力部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在曲麻莱县麻多乡约古宗列树立了“黄河源碑”这两座碑具有河源标志性和纪念性意义为一体,已科学认定、文化认同、权威发布、继承实事。

约古宗列河源赋予龙的命脉,其水源由两头小溪并拢,像龙的两条胡须,头部为泉水即为龙头,此形态印证了黄河华夏文明的摇篮,中国人是龙的传人的寓意。

青海黄河源头 约古宗列曲湿地

黄河正源头 约古宗列曲湿地

黄河正源头是约古宗列曲湿地,正好属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麻(玛)多乡。在当地,你若是问藏民“玛曲是什么”“玛多是什么”,他们会告诉你玛曲就是黄河,玛多就是黄河的源头。从麻(玛)多乡驱车大约一百多公里,终于到达位于郭阳村约古宗列曲湿地,这里海拔超过了4600米。

黄河源头不得不说是个很特别的地方,一站在这里你就会不自由的肃然起敬,似乎能感觉得到这里有神庇佑。不知道这里为什么出奇的宁静,也许上一刻你曾经还在加薪、公司内部的宫斗戏等烦忧,此刻这些显得微不足道,剩下的就是享受我的宁静,有那么一刻我觉得我曾经干净纯洁的自己回来了。

从四周地貌来看,这里三面环山,黄河水从高处往下流淌,我们前往黄河源头的道路,看起来一马平川,但是走起来却凸凹不平,这是由草甸和马蹄坑(水坑)组成,如果不仔细看脚下的路,很容易一不小心踏进马蹄坑。

埋头走了好一阵,朝着黄河源头的方向依稀能看到一些白塔、佛像、玛尼堆。如果不来这里,你可能一辈子也想不到黄河之宗竟然不是滔滔洪水,而是一股股细微的清泉和一片野草荒滩。但是,她却和我曾见到过草原上的所有小河一样,弯弯曲曲流向远方。当太阳的余晖照在河面上,很像夏夜里我们常看到的银河,可这又哪是银河啊,这分明是冰肌如雪的姑娘啊!当我和小伙伴门,再认真仔细看河源的时候,发现水源由两条小溪并拢,很像龙的两条胡须,头部为泉水即为龙头,此形态似乎在印证黄河华夏文明的摇篮。

当我沿着河源往上走去,原本远远的小山岭,走到眼前却一片平坦之地,远处看有丘塬,走到眼前却是一道山脊……我在想,传说中的约古宗列曲高原湿地(藏语意为炒青稞的锅)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如果你不能亲自走这么一遭,所有的源于想象的内容都那么的不真实!

倘若每次旅行都是一个章节,人生已是一本赏心悦目的书。——@路灯摄影

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 石家庄路灯摄影工作室创始人 新浪微博签约自媒体 多家旅游网站签约体验师2016泰国国家旅游局杰出摄影师专栏作家 《走遍中国——山东卷》作者

作者:头条号 / 路灯摄影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图文热点

首页|电脑版|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西北网 XiBeiTeChan.CoM(xibeitechan.com)

举报&求助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