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
D1:昆明至都江堰
D2:都江堰至炉霍
D3:炉霍至色达
D4:色达至德格
D5:德格至玉树
D6:玉树至格尔木
D7:格尔木至安多
D8:安多至拉萨
D9:拉萨
D10:拉萨
D11:拉萨至日喀则
D12:日喀则至珠峰大本营
D13:珠峰大本营至拉萨
D14:拉萨至波密
D15:波密至芒康
D16:芒康至稻城
D17:稻城亚丁
D18:稻城亚丁
D19:稻城至新都桥
D20:新都桥至西昌
D21:西昌至昆明
关于费用
1、过路费(一辆车):由于国庆期间免了部分过路费,加上西藏境内不收取过路费,所以只花了大约300元。
2、油费(一辆车):8000元。
3、除去过路费和油费,食宿加门票每人6000元左右。
关于食宿
我们对吃的没有过多的要求,早餐在住的酒店附近解决,中餐基本是干粮,晚餐也以川菜居多。注意一定要带足干粮和水,可以多备些八宝粥、糕点、肉干、巧克力、红牛以及葡萄糖等,以备不时之需。
整个行程中,大多数地方的酒店住宿条件都不错,这些酒店都可以通过其官网或是旅游网站预定,预定时尽量选择可以限时取消的酒店。2018年的青藏线、川藏线,住宿条件相比我2016年进藏时,已经好了很多。
关于高反
路过高海拔的地方不一定会高反,但是长时间待在高海拔的地方,就会有高反。首次自驾青藏线,特别是在海拔高达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基本都会高反,只不过高反程度有轻有重。高反最明显的是头痛、嘴唇发紫、呼吸急促,夜里无法入睡,躺在床上都可以感觉到心脏在拼命的跳动。有些高反严重的吃啥吐啥,嗜睡,还会发烧。
在高海拔地方首先注意不要剧烈运动,少食多餐,不要洗澡。另外,由于高海拔地方温度低,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感冒,可以吃点预防感冒、清热解毒的药。还有就是在高海拔地方开车时,一定要开着点窗子,尽量不要用空调,以减少车内外压差,增加车内空气含氧量。
吃什么能预防高反呢?反正我吃了螺旋藻、红景天、西洋参,还是高反了。到底有没有作用,我也说不清。不过发生高反后,多喝葡萄糖水、酥油茶会舒服一点。
自驾的几个问题
是否能带小孩自驾青藏线、珠峰大本营?
不能!不能!不能!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大人都受不了何况小孩!不要用孩子去当试验品!
是否一定要开越野车?
答案是普通轿车也行。2018年的川藏线路况已经好很多了。
带什么摄影器材?
手机、自拍杆当然不必说,单反建议多准备一个长焦镜头,多带几张存储卡!我们带了24-120mm的扫街头和200-500mm的打鸟长炮。
需要边境通行证吗?
到日喀则、山南需要,拉萨不必,最好还是办一个。另外确保你的身份证可以被正常读取(有磁性),因为一路上你需要在若干个检查站、加油站刷身份证。
比如纳木错。
比如巴松措。
比如卓玛拉措。
比如俄绒错。
比如丹增错。
中午我们到达色达,前往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参观。
喇荣寺五明佛学院
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也简称为“色达五明佛学院”,误称是五明佛学院(很多大寺庙都有五明佛学院):德将多吉于1880年在此兴建佛学院,树立宁玛(前译)派讲修法幢。
1980年法王晋美彭措吉祥贤在第一世敦主仁波切的修行地——色达喇荣沟、即大密乘虹光身静处,创建了修学不偏佛法的大学院,当时仅有30余人。
1987年,十世班禅大师表示赞成在这里成立佛学院,亲笔写信给色达县政府,请求支持。1993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学院题写了校名。1993年被美国《世界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1997年,甘孜州宗教局报请四川省宗教局同意,正式批准设立了“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佛学院分长期和短期进修两种,长期学制为6年,特殊学位却需要13年,学员通过各学科的单科考试,立宗论和口头辩论考试及格的,学院可以授予堪布(法师)的学位。佛学院有不少汉地显宗学生,故也设汉经院,由堪布用汉语讲经。僧人虽来自不同地域,却都平和相处。
色达县是个藏传佛教寺庙比较集中的地方,全部为红教,当地人有「色达山河一片红」的说法。这里的僧舍很壮观,连绵数公里的山谷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棚屋。谷底和山梁上分布着几座寺庙和佛堂,建筑规模虽都不很大,但装饰考究而辉煌;身披桨红色僧袍的喇嘛和尼姑来来往往,空气中充满生机和祥和气氛。
在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叫做“坛城”(音译)。坛城的梵文名称为“曼荼罗”,意思是按佛教密宗仪规进行某种祭供活动的道场,平时是人们转经的场所。它的上半部分是转经的地方,据说如果你有什么疾病,在这里转上一百圈就能够好;下面一层是转经筒,金色的圆筒在人们干枯的手转过之后留下一串悠长的嘎吱嘎吱的响声。
雀儿山隧道已经贯通,一旁的老路已经荒废。
国道318上有很多雪山正在修建或是已经建好隧道,隧道贯通后,我们不必再走老路,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免去大雪封山被困的麻烦,但是,由于老路没人维护,都差不多已经荒废,因此我们无法再翻越垭口,感受垭口壮美的风景,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遗憾!
下午,我们到达德格。
德格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经院,名叫德格印经院一它的全名叫“西藏文化宝库德格扎西果芒大法宝库印经院”,也称“德格吉祥聚慧印经院”。据藏文《德格世德颂》记载,印经院系德格四十二世土司却吉·丹巴泽仁(1689~1750)创建。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
1729年,在八邦寺大喇嘛司徒·却吉穷乃(1700~1774)的鼓励下,却吉·丹巴泽仁在他52岁时决定修建德格印经院,到他61岁去世时,印经院尚未建成。他死后,他的儿子彭措登巴·索朗贡布和洛珠加措3人继承父志,继续扩建印经院,经16年才告竣工,后经历世土司扩建,终于达到后来的规模。
印经院构造独特,红墙高耸,绿树婆娑,幽静壮观。靠大门一侧为一楼一底,正房则为二楼、三楼,参差有致,系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院内分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及佛殿、经堂等。藏版库大小共6间,约占整个建筑面积的一半,印书操作也在其中。藏版库中排列着整齐的版架,书版分门别类地插满了版架,每版有一手柄,这是“德格巴尔康”的特色之一。书版规格有许多种,最大的长110多厘米,宽70厘米,厚约5厘米;最小的长约33厘米,宽仅约6厘米。到18世纪80年代末,全院有书版21.75万块,每块刻两面。大、中、小版平均若每面各以600个音节计算,其字数总计约2.6亿字,规模宏大。
德格印经院以藏书丰富,门类齐全。各教派兼容并蓄著称于世。创始人丹巴泽仁虽信奉红教,但他井不排斥其他教派的经典。这使德格印经院超过其他几个印经院,形成特色。最初搜集书稿时,在司徒·却吉穷乃帮助下,派出大批有学问的人到西藏的桑耶、钦普、纳塘、夏鲁、萨迦、拉萨、阿里等地遍寻手抄本或木刻印本,然后延请著名学者曲格旺曲等人认真分类校勘定稿。定稿后,由精于藏文(楷体)书法的数十人缮写书版,并由几位学者核审;然后由数百名经过培训、挑选出来的能工巧匠刻版,再由学者校对。经过4次反复校对,确认无误后,又经过对经版的复杂细致的防腐、防裂等技术处理,一块经版才算制作完毕。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规定十分细致、严密,完成的经版字迹清晰准确,经久不变。
印经院规定:《大藏经》一律用朱墨(朱砂研细、搀胶,成红墨)印刷,以示尊敬,其余用黑墨。印刷时,一人来回奔走取送书版,另两人相对而坐,书版署于两人之间,一人用擦板蘸墨涂版,一人放纸,用磙筒一滚、揭下,一页书当即印成。根据熟练程度和印书份数多寡,每天每组印700至1000多页不等。印好的书页晾晒在各组固定区域的绳子上,干后收起,交给巴仲,由巴本(印经院总管)等3人进行最后一次检视校对,质量合格的,才能送齐书室理齐、磨平,四周涂上红色,捆扎起来,即为成品。
印书用的纸,是专门采用一种叫“阿交如交”的草根皮制成的。这种纸韧性强,虫不蛀,鼠不咬、久藏不坏。造纸工艺基本沿用汉族古老的手工造纸技术。在旧社会,土司辖区内造纸户有100多家。古泽、色格、聂曲、龚垭、卡松渡等地也有少量的造纸户,年可造纸10万多张(每张面幅大于机制纸的对开面),全部送交印经院。
根据德格印经院的版藏目录,它的藏书之丰在我国藏族地区各印经院中首屈一指,有佛教经典、天文、地理、医学、历史、文学、音乐、美术、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丛书或专著200多部,其中还有一些珍本、孤本。如该院收藏的《印度佛教源流》,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早已失传,国际上的科研工作者和佛教徒也得求助于它。《汉地宗教源流》一书,也是研究汉地佛教和考查历史上汉、藏关系的珍贵材料。有300年历史的梵文、尼泊尔文、藏文对照的《般若八千颂》经版,亦为世界所仅有。
由于正在修建隧道,路面十分泥泞,修好隧道后还能看到这样的美景吗?
途经石渠,参观巴格玛尼石经墙。
巴格玛尼石经墙
巴格玛尼石经墙位于石渠县长沙贡马乡,石经墙总长约1.7公里,宽2-3米,高度3米,而且这个长度还在日益增长,因为总有藏族信众不断的到此奉上新刻的石经板和佛像。巴格玛尼石经墙是世界上最长的玛尼墙,已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在这里石经墙的宗教地位,如同拉萨的大昭寺、阿里的岗仁波齐,是藏人朝拜的中心。在石渠一带用石经板铺就石经墙是很普遍的,石经板上多刻有“六字真言”或“甘珠尔”或“丹珠尔”中的经文,纵观整个石经墙,在每个适当间隔都会排布一些凹进去的方形佛龛,这里通常用于安放佛像。围绕石经墙每天有大量藏族信徒沿顺时针方向一圈一圈的行走。
巴格玛尼石经墙的边上,是扎嘉寺,它是藏传佛教中宁玛派重要寺庙之一,位于扎多区长沙贡马乡,公元1672年阿血活佛昂恒桑保重建,1804年由一世如来芽尊者再次重建扩大,华智仁波切和他的上师如来芽尊者(加瓦尼戈)都在此做过寺主。现有僧众200多人。
离开玉树,我们赶往格尔木。玉树至格尔木843KM,全程高速,路况较好。
转入京藏高速,气温明显升高。
格尔木的是此行中海拔最低的地方,今天当然要洗个澡,睡早一点,养好精神,做好补给,因为明天将进入青藏线。
离开昆仑山,进入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1]。2014年11月,青海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启动。
2017年7月7日下午13时,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
2017年11月,青海可可西里、新疆阿尔金山和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发布公告,禁止一切单位或个人随意进入保护区开展非法穿越活动。
在青藏线,天气说变就变。
远处又要遭遇大雪。
路过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将离开青海进入西藏。
离开唐古拉山口,太阳已经落山。
在青藏线上,很容易遇到修路、堵车,我们到达安多,已是晚上21点。
遭遇最美堵车,正好拍一下路旁的美景。虽然堵车,心情却是极好的。
离开申卡岗坡,路况好了很多。
路过当雄,可顺路游览纳木错
纳木错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约1920km?。
早期的科学考察认为,纳木错的最大深度为33米,但最近两年对湖泊的重新测量发现,纳木错最深处超过了120米。蓄水量768亿立方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
“纳木错”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纳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注意接近拉萨区间限速很多,请控制车速。
大昭寺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
小昭寺
小昭寺,藏语称为“甲达绕木切”,位于西藏拉萨八廓街以北约500米处,始建于7世纪中叶641年(藏历铁牛年吐蕃松赞干布时期),是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小昭寺现有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寺内主要供奉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另有诸多珍贵文物。因此196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逛一下小昭寺外的街道,发现了好多当地特产。
哲蚌寺
哲蚌寺系黄教六大寺庙之一,原名是吉祥永恒十方尊胜州,藏语意为“堆米寺”或“积米寺”,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州”。它坐落在拉萨市西郊约十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的坳里,由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1416年创建。解放前该寺僧众超过一万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拥有141个庄园与540多个牧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
哲蚌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位于拉萨西郊更丕乌孜山下。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它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
色拉寺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周围柳林处处,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有许多僧尼小寺环绕其间,寺东和寺南有普布觉寺、米琼热尼库寺、贡巴萨寺、帕奔岗寺、扎西曲林寺、曲桑寺、嘎丽尼姑寺;寺后还有珠康日却、色拉却顶寺等等。
明永乐十七年(1419),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兴建,成于明宣德九年(1434)。后绛钦却杰应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回藏后将钦赐经像等珍藏于寺内,至今仍存。寺内有结巴、麦巴、阿巴三札仓(经院)。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规模略次于哲蚌寺。
色拉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大多为西藏本地制作。还有许多是从内地或印度带来的铜佛像。大殿和各札仓经堂四壁保存着大量彩色壁画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马头明王”像。在四层吉札仓里面,进大殿直走,过一排小殿,最里面就是。当了人会把头伸进一个小神龛里面,用头触那个雕像的基座。
色拉寺有妙音殿(甲失拉。主要建筑有措钦(集会殿)、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及32个康村。早期建筑以麦扎仓、阿巴扎仓为中心,后经历代增修扩建,才具有今天的规模,所以平面布局上无整体规划。但色拉寺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因地制宜,主体突出,体现了格鲁派大寺的特有风格,全然是一座宗教城市。
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藏拉萨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有房374间,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
罗布林卡被辟为人民公园,也有人戏称罗布林卡是"由一座水塔、两排工艺品商店、以及围绕着动物园的几座宫殿"组成的。
罗布林卡四面都有门,东面是正门。康松思轮是正面最醒目的一座阁楼,它原是座汉式小木亭,后改修为观戏楼,东边又加修了一片便于演出的开阔场地,专供达赖喇嘛看戏用。它旁边就是夏布甸拉康,是进行宗教礼仪的场所。
解放前,罗布林卡只是达赖和少数达官贵人游乐休息的“夏宫”,解放后,经过修缮,面貌一新,里面有苍松翠柏等树木49种,有牡丹、芍药等名花异草62种,飞禽走兽各类动物15种。园内有修葺工整的花池草坪,玲珑别致的凉亭水榭,还有戏台和木制的桌凳。
离开羊卓雍错,前往日喀则,途经卡若拉冰川,沿途风景很美。
下午3点,我们到达日喀则,先去参观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该地区最大的寺庙。
明朝正统12年,宗喀巴弟子根敦主兴建。后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加以扩建。寺中错钦大殿可容2000人诵经,殿中有释迦牟尼像,两边有根敦主与四世班禅立像。大殿两侧为弥勒殿与度母殿。寺的西侧有大弥勒殿,高30米,甚宏伟。另有历世班禅灵塔殿,藏舍利肉身。寺有四扎仓(经院),教学显密并重。
扎什伦布寺可与达赖的布达拉宫相媲美。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建筑结构也深刻影响了其他藏传佛教建筑如五当召。
扎什伦布寺是中国著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7年8月,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已经可以看到珠峰!
在这里要买门票了,除了游客,自驾游的车辆也要买,400元!
从绒布寺再往前5公里,到达珠峰大本营。
下午,云层散开很多,珠峰露出了真容。
幸运的拍到了珠峰日照金山。日照金山只有短短几分钟,却足以让整个大本营的人们欢呼雀跃!我扛着像机冲出帐篷,完全忘记自己是在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
愉快是短暂的,太阳落山以后的大本营十分寒冷,帐篷外是七八级的刺骨寒风,头越来越痛,原打算夜里起来拍摄星空的我彻底放弃了。帐篷里的炉子已经灭掉,老板能提供的保暖措施就是被子,我们贴上暖宝宝,穿上冲锋衣,再盖了两床棉被,终于不冷了。吃下头痛药的我也终于睡着了。
早晨的珠峰被厚厚的云层遮挡,加上一夜没睡好,头痛的厉害,我们放弃了看日出的打算,匆匆洗漱后离开了大本营。
到珠峰大本营一定要提前了解一下定日的天气,如果天阴是无法看到珠峰的。另外最好是下午到达,因为日落看到日照金山的机会远比日出要大。
再次提醒一下:定日县从2018年12月以后已禁止任何游客进入到绒布寺以内的珠峰核心区域旅游,也就是说你不能再到大本营那里观珠峰了,你最多只能来到绒布寺这里!
今天我们从国道318回拉萨,到拉萨已是晚上22点。
注意曲水沿雅鲁藏布江一段区间限速很多,请控制车速。
时间允许的话可以顺道去林芝的巴松措。
从色季拉山口可以远眺南迦巴瓦峰,这一次没有2016年幸运,无法一睹南迦巴瓦峰真容。
从康扎村开始,需要领取限速条。
这里说一下限速条。限速条上记录了你现在的时间,假若你在规定时间之前到达下一检查站,那么你就超速了。2016年我们自驾青藏线、川藏南线领过若干限速条,2018年很多地方已改用摄像头进行区间限速,只有川藏南线上很少的地方还在用限速条。
领到限速条你需要立即记录你的里程、时间,并在到达下一检查站前计算是否超速。
排龙天险已不复存在,穿山而过的隧道早已通车。
新的通麦大桥(上面)早已代替老的通麦大桥(下面)。
跨过金沙江,离开西藏,进入四川。
晚上需要好好休息,明天需要在4000米以上高海徒步14公里。
早7点我们自亚丁村出发,乘景区大巴至洛绒牛场,然后徒步至牛奶海(俄绒错)、五色海(丹增错),中午12点返回,到亚丁村取行李,离开景区,回稻城县,预计19点到达。住稻城县(海拔3700米)。
提醒大家注意以下事项:
1、洛绒牛场的马帮2018年已经不再到牛奶海,马帮距离很短,价格很离谱,意义不大。
2、如果有高反,建议在洛绒牛场附近游玩即可,洛绒牛场已经可以看到央迈勇。徒步至牛奶海、五色海是对身体极大的考验,请慎重!
3、中午12点必须原路返回,否则你没有时间到亚丁村取行李,并乘坐景区大巴回到景区大门。
4、记住先去牛奶海!从牛奶海再去五色海路要好走很多。
到达洛绒牛场便可看到央迈勇。
抓紧时间往前走,不必在意路边的风景,回程有的是时间慢慢欣赏。
徒步至牛奶海、五色海的道路十分崎岖,部分路面已经结冰。毕竟,在四千多米的海拔爬山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终于看到牛奶海!
从旁边的山坡上可以拍到牛奶海的全景。
五色海离牛奶海不远。
一旁的雪山也很美。
返回的时候,可以慢慢欣赏风景,因为是下坡,轻松了很多。
离开新都桥,我们踏上了回昆的路。
新都桥出来后需要翻越折多山。
新都桥至泸定路况一般,泸定至雅安、昆明全程高速,路况较好。
展开全部